2323年3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灵魂。现如今,面对火热进行中的乡村振兴大背景,我们的基层建设面临的人才困境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层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出现脱节。现如今,各类人才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例很低,其中绝大部分只参加过短期的技术培训,并且过去多年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培训集中在种养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现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三产加速融合,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培训内容的更新跟不上发展需求的变化,乡村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现有人才队伍规模和素质难以带动“百千万工程”的全局发展;
二是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相关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加,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流向发达工商业。主要原因是农业农村吸引力不强,公共服务缺乏,创业创新环境差,资金、风险保障、技术服务等配套支撑不足,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分配、激励、保障制度方面不完善,人才待遇与业绩、贡献不相称,人才价值体现不充分。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坚持引好、用好、留好人才方针,是打好基层基础的必行之路。而针对当前基层人才统筹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大招录招聘力度,从源头上不断增加基层人才供给。坚持空编必招、应招尽招,进一步加大基层人才招录招聘力度,并着重向基层倾斜。加大从退役士兵、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适当放宽个别岗位招录招聘的学历条件、专业限制、年龄条件等。同时,严格落实乡镇工作人员最低服务年限政策,严禁将期限未满的人才调离基层。
鼓励引导在外工作或创业的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在外地工作或创业的本地人才,家乡情结浓厚,有的可能因为父母、爱人的缘故,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意愿更为强烈,要强化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引导他们返乡工作和创业。同时,注重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在项目立项、租金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鼓励引导在外的经商创业人士、务工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回村任职,带领群众建设家乡。
.进一步畅通基层人才成长晋升渠道。基层人才的流失,既有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人才发展空间受限、人才培养使用不到位的因素。要敢于解放思想,善于识才用才,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人才,给他们搭建一个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可以选拔进领导班子,也可以让负责某一方面重要工作,让他们有责也有权、有压力也有动力。要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提拔和选调那些扎根基层、干事创业、表现优秀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到省市部门工作,让更多的基层人才看到希望和出路、工作上有奔头。同时,要从干部的职级晋升、岗位设置、职称评晋及开展各类人才项目评选表彰时,积极向县镇基层一线人才倾斜。要注重改进基层人才评价办法,坚决防止唯论文、学历、头衔等评价基层人才的能力与业绩。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坚持引好、用好、留好人才方针,势必能为乡村振兴乃至民族振兴贡献出应有的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