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摔跤吧!爸爸》,知道做一名有梦想的爸爸对孩子影响会多么巨大。看了《神秘巨星》,知道做一名支持孩子梦想的母亲又有多么重要。最近又看了《奇迹男孩》,无论孩子长成什么模样,父母的爱就能创造奇迹。全世界都开始关注亲子关系,只有中国,好的电影还停留在《红高粱》《霸王别姬》,甚至名导演开始追求‘’大道",无上密,以及问世间谁为英雄,而再无佳作。这也是国人一直强调,而又一直忽略的,身边的幸福。
孩子考上北大,要和父母断绝关系。
孩子丢了手机,被母亲活活打死。
孩子考试不理想,被母亲失手打死,母亲也跳楼自杀。
现在,有一怪相。身边无论孩子学习好坏,共同点就是全都叛逆。甚至公众号里的文章也开始不明就里的挑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什么做父母是孩子这辈子无法挑选的现实。一看就是没成家,没有子女的人写的。同样,孩子也是父母无法挑选的,如果真的是充话费送的,还可以挑选一下,不选择最聪明的,起码也要选择一个不忤逆自己的孝顺孩子啊!
《奇迹男孩》里男孩奥吉因为基因问题,从小手术二十七次,变成样貌可怖的男孩。当他问妈妈这个世界都要看脸吗?他的妈妈没有否认,说脸是人先天的地图,而心灵是他经历过的地图,你手术一次,妈妈脸上就会多一道皱纹。奥吉心疼的问,那白头发呢?妈妈幽默的说,那是被你爸爸气的。在中国,很多样貌先天缺陷的孩子,会被父母遗弃,或是生活在别人的歧视之中。被世人所知的例外,就是李嫣,因为父母的不平凡,从而生活得自信。这点看李亚鹏是个好父亲。
《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都是印度女性没有社会地位,被压抑的呼声。这种呼喊声从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孩子的生活展现给全世界。而国人呢?为什么现在亲子关系如此脆弱?其实父母和孩子都是现在教育体制下无可奈何的相爱相杀。
我外甥,小时候是"五花三层"的"郝邵文"。上了高中,变得寡言少语,上身瘦的可以当搓衣板。本该是鲜肉的年龄,浑身上下却透着一种颓废。最近突然就叛逆了,励志要当"新时代的鲁迅"。自己突然不去上课,在家躺在被窝里,把小时候的奥特曼都拿出来摆弄。第二天,什么也没说,给他妈妈跪下磕三个响头,背着书包又上学去了。我们这些人,暗自舒了一口气。
朋友圈,三天两头就有孩子出走的。谁的青春不彷徨,仿佛应该改成谁的青春不曾出走。
最近开始抓补课的,据说补课又转入地下,家长们承担的补课费又迎来新一轮上涨。我女儿,今年迎来"小升初"。私立校前五百名都能上省重点,公立学校还要被前五十名配额生而打破头。据说公立学校的状元在私立学校也就二百名左右的排名。小升初补课费半年二万,每节课最少一百元。这几年择校又改成了面试,又增加了难度。和女儿一提奥数,她就内牛满面。她控诉道:超纲啊,不仅我学不会啊!你都学不会啊!
最近,身边一个朋友,孩子高三了。母子二人没少相爱相杀。最近体检,查出了癌症。或许孩子会因此而努力学习,或许朋友从此会多关爱一下自己。
突然觉得什么前半生后半生,前半生都是在懵懂之中做选择,后半生都是在为孩子而活,也许只有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才会想起这辈子没有为自己而活。
现在身边都是学霸及学霸的父母,补课班都是看不出年龄的父母,年轻的面目也不新鲜,其中还夹杂着年轻的姥姥奶奶们,一样看不出年龄。共同的目标就是不问西东的把孩子培养成功,而所谓的成功就是成绩好。
今年高考,某重点高校公众号,我被一张照片吸引,心下第一反应,这对父母真是男的帅气,女的貌美,孩子吗?有点不太会吸取优点,而且还有些木讷。接着看文字,教师送考,当下为自己不厚道的想法感到羞愧。转念一想,如果修炼高分的同时,孩子失去本来的活力,这个高分又有什么意义?
除去高考的那些鸡汤,有一篇文章甚得我心。有一句话,叫做生活远大于学习成绩。不可否认学习成绩会让你更接近心中理想的生活,但是人生更像一场马拉松,决定是否幸福的因素太多太多,绝非成绩一项。身边有高学历,却因为性格使然,不被周围人认可的人。也有学历不高,却因为自身努力,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
外甥高考并不理想,有些羞于见我们这些亲人。姐姐仍陷入执念,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目标。几年前,外甥有严重的哮喘病,那时姐姐说,什么学习成绩啊,只要身体健康就好了。现在孩子身体好了,她又反过来追求学习成绩。
比起旧时代父母,他们仿佛只希望养儿防老,而现代父母不切实际的殷殷期望,才是压坏彼此血浓于水亲情的罪魁祸首。
高考结束,想想彼此之间刺向彼此心灵的那些语言利剑,想想多少个不眠之夜,想想这一路走来为了孩子的辛苦付出,彼此抱抱,说声辛苦了。好像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