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中有则故事,庄子对惠子说:“孔子活了60岁,世界观每年都不一样,起初他认为对的东西,最后都被自己推翻,现在认为是对的东西,没准去年还不这样认为。”
惠子说:“是因为孔子勤于励志而善于运用才智吧?”
庄子说:“孔子勤勉刻苦的精神已经大大减退,你就不要在这里妄自评说了。”
在这里,惠子认为,孔子聪明勤奋,学得多,思考多,思想变化比较频繁。而庄子却认为孔子明白了“大言不言”的道理,回归自然,体会生命本身的意义,不再过分使用智巧了。
人对于万事万物的判定,都会随着年龄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就像年轻人喜欢玩乐通宵、打游戏、喝酒、蹦迪能让他们快乐,到中年更觉按时作息,喝茶散步更让人愉悦。
庄子认为:人的才能禀赋来自于天地之本源,只有回到自然灵性才算保全了生命。不必擅自判定是非,因世间一切没有对错,没有恒定标准,我们不必为此争辩。
岁月让人变得厚重沉稳,让人们懂得了命运的馈赠是不能拿是非对错来衡量的,多反思自己,不争一时之长短、一刻之对错,扩大心胸与格局,才更能提升自己趋近于道。
讲完这个故事,庄子又讲了阳子居见老子。说魏国人阳子居在外游历来到了南方的沛城,正巧遇到老子西游秦地也路过这里,阳子居到郊外迎接老子,两人在大梁相遇。老子走到半路昂起头来,仰天叹气说:“唉,当初我以为你是可以调教的,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阳子居没有回答,到了旅店 ,他双腿跪地说道:“恳请先生指出我的过错,说说我为什么不可调教?”
老子说:“你仰头张目、傲慢跋扈,摆出这种姿态,谁愿意跟你在一起呀?至洁至白的东西,反而表现出一副含有污垢的样子,至高至上的德行,反而会以谦恭卑下而自居。”
阳子居听后脸色大变,羞愧不安地说:“弟子由衷接受先生的教导。”
阳子居之所以被老子看不起,是因为太过于骄横,仗着自己的名声和众人中的影响力,使旅店老板为其安排坐席,老板娘手拿毛巾伺候他洗漱,这些虽不是主观逼迫,但客观上是因为它显露了才华,卖弄了知识,让众人仰慕、臣服于他,这是不谦和低调的表现。
当阳子居受到老子点拨,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和聪明后,众人也渐渐把他当做普通人,他才真正回归大众。
在这段故事中,庄子借老子之口说了这样一个道理,修道者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须去除骄横自满之心,始终以谦弱卑下的形象,方能修成大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最洁白的东西反而看起来像是有污渍一般,德行最盛的人反而表现出一副一无是处的样子。
人无完人,反而越虚己、越追求完美的人越懂得反思,不懂自我反思的人,就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任何时候都要谦虚低调、与人为善,让自己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互为欣赏,共同进步才能成就和谐安稳的人生。
愿我们也能从故事中学会虚己、谦卑,成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