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当一个孩子拒学、沉迷于上网、情绪管理不当、功课表现不佳等情况出现时,成人总期待一次就解决孩子的问题,起码要迅速地看见孩子的改变,但是一般人看不见“改变”。男孩从写不出来到写出“烂”作文,这就是“改变”,朝改变之路探索,改变就能形成能量渠道,形成新的面貌、惯性。
我思:当读到这里时,我对成人总期待一次就解决孩子的问题,这句话特别有感触,孩子反反复复的出现行为变化,谈话后孩子持续时间不长,总是重复同样的行为,发现我就是期待通过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我行:今早第一节课找了几个行为古怪(一年级)的孩子谈话,几个孩子中没能静心谈话的,我就让他玩,先和静心的同学聊:你对你最近的表现满意吗?那里不满意?有什么感受?你需要改变吗?这几个问题和孩子交流,聊到还剩下2位同学,他俩还不能静心交流的,我耐心的等待,让他俩自由的玩够了,自我意识到能静心能交流了,再和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不满意,不好受,也不想,也有决心要改变并拉勾了,但孩子总会重复同样的行为,通过今晚的阅读,我发现我没有看到孩子的改变,而总是期待和孩子谈一次话就把问题解决了。想想当初自己的孩子去学书法,刚开始的心态也是很急,想去学一期二期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后来也是和孩子一起练,一起看视频,一起交流,在每一次打卡中看见孩子写得好的字,这个字中写得好的笔画,不断的看见孩子,鼓励孩子,肯定孩子,一路走来,发现现在自己写的字都没孩子写得好了,这样的时光保持了一年,虽然孩子一直都有在练,但是我也忙于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孩子的事关心少了,进步慢了,甚至是止步不前的,也有可能是突破不了自己,但给我的感受是要用心、刻意练习、不断的被看见,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解决问题,别总是期待一次就能解决问题,要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