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曦曦最近一直有点紧张,因为向一个德意志学术机构递交了实习生申请,在等结果。本来实习申请需要电话、面试两层筛选,可电话这关竟然就直接给她免了,她挺开心的;面试时的氛围又非常友好,在莱比锡待过很久的考官和曦曦简直就是话家常,问到她爱吃哪家餐厅的菜,还问到共同认识的教授头发灰了没。
所以当曦曦知道自己没有通过实习申请的时候,应该是意外的。她发消息告诉我,还打了一个嘴角下拉的表情。
无独有偶,我这几天正好看了一个刷爆朋友圈的视频,一个叫蒋甲的美籍华裔,制定了一个实验目标:100天内每天向陌生人提1个请求,然后视频录制下过程。 请求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借100元钱;有请求把自己的花种在对方的花园里;还有要求汉堡包续杯和在德州大学讲课。
正如大家所料,他遭到了多次拒绝。可是有一天,他请求对方为自己做一份像奥林匹克标志的甜甜圈组合,店员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后,竟然答应并帮他设计做了出来。从此,他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开始向他说yes的世界。
蒋甲做这个视频的初衷是寻找面对拒绝不害怕的勇气,拥有遭受挫折后持续奋斗的能力。因为他发现自己一直活在6岁的阴影里,那时的他因为在一次游戏中被全班同学当面拒绝,发誓自己再也不要经历那样的时刻。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总是下意识的逃避容易被拒绝的场景,寻找所谓一种生命中「更安全」的位置。
一/逃避「被拒绝」是每个人的天性
为什么相比外勤营销岗,内勤岗位一直都深受追捧?其中有一点原因就是不用直接面对客户,不用担心被拒绝,和市场指标脱钩,不用面临完不成任务被淘汰,也就造就了“稳定”的状态。
同时,在面对超出自己应对能力的机会时,多数人也会退缩,还美其名曰“有自知之明”。我曾经很爱看选秀节目,尤其是海选,看着那些不自量力的人在公众面前表演,简直就是笑话。
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敢于参加,不管走到哪一步,至少都是战胜了内心。参加,有50%的失败机率,也有50%的成功可能,可是如果因为害怕失败,不去抓住这次机会,你以为是100%的不会失败?错,是100%的不会成功!
因为逃避被拒绝是每个人的天性,在原始时代,如果一个人被群族内的人排斥,就会遭到抛弃,而被抛弃的人,生存下来的机会是很小的。所以,想做一个合群的人、人云亦云、害怕被拒绝等等都是残留下来的本能。
二/no变yes的秘诀
就是问一句为什么?
实验刚开始的蒋甲是很害怕的,他第一次请求借100元钱的时候,对方说no,他落荒而逃,好像面对的是洪水猛兽。而回看视频的时候,他发现,镜头里面的人胖胖的,脸红红的,很可爱的样子,就算说no时口气也不凶狠,甚至还问了一句why,给了他解释的机会,可他什么也没说就跑了。
蒋甲总结了原因,决定第二天面对拒绝首先不能逃跑,果然,这么做之后他感觉好多了。后面,他发现了一个把no变成yes的诀窍,就是问对方拒绝的原因。比如他请求把花种在对方后院被拒绝时,他问why,对方说:「我家有一只狗,什么东西种后院都会被他扒出来,我不想浪费了你的花。」同时他还建议蒋甲去邻居康妮家试试,她很喜欢花。果然,康妮很开心的和他一起种下了花。
如果不问对方,他会以为对方不相信他,以为自己的要求很疯狂,以为自己穿着不得体,看上去不怎么样。也许他会照着自己猜测的方向去改进,可因为他猜测的原因都是错的,那么改进的方向也就不会正确。
我把这一点跟曦曦分享了。她也找到了原因“德语水平还不够好”,因为在同济只招一个实习生,而竞争者里面有一个是德语保送生,学习德语时间比曦曦长,目前还在德国,曦曦评价说水平极高。找到原因的曦曦轻松了很多,因为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提升自己了。
三/你不是被拒绝
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说到选秀,十年前有一个长期战斗在各类选秀节目中的选手,评委点评有时很尖刻,听的我都难受。可他依然报名、比赛、淘汰,周而复始。不知不觉中他越挫越勇,越走越远,去年竟然已经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他的名字叫平安。
曦曦刚进同济时就申请了报名全校的迎新晚会主持人,结果失败了,后来只做了同济外语学院的迎新晚会主持人。她很郁闷,我一度挺担心,给她减压,下猛药灌鸡汤,好在狮子座的她勇气不断,很快也就恢复了元气。
其实,刚进大学时的她,还带着青涩的高中味道,全校的晚会要求成熟稳重压得住场子,她自然不是最优人选。而今年大三的她,阅历和成熟度都胜过当年,去年留学时甚至还成功地用德语主持了莱比锡全市的春晚,为市长做了翻译。这么回头一看,提升还是很明确的。
所以,你不是被拒绝,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回到标题,那个用「拒绝找虐实验100天」的蒋甲,是不是已经一蹶不振、陷入崩溃的边缘了呢?不,他不仅直面了自己的恐怖,出了书,还被邀请在TED演讲,分享他的收获,改变了世界上很多和他一样恐惧拒绝的人,发展科技来帮助人们克服恐惧,教人们如何把拒绝变成机会。看,他变成了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我曾经和蒋甲一样,以为要实现理想要先达到许多标准,然而并不是,其实只是需要开口去要求。那些改变我们思维和生活方式、改变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遭到开始的拒绝,甚至暴力拒绝的人。但这些人没有用让拒绝定义自己,而是用被拒绝后的行动定义了自己。
那么,当你面对下一次拒绝时,不要跑,拥抱它,把拒绝当成你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