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唐老师影响下,开始学习资治通鉴,在此记录心得体会。
一、主要内容
资治通鉴的头两篇,这一篇讲的是选人用人。上一篇(三家分晋)讲的是制度。可见制度和选人用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本篇,智宣子和赵简子对继承人的不同选择,造就了两个家族截然不同的命运。
二、司马光看法
臣光曰,智瑶之所以覆亡,在于他的才能胜过他的品德。才能和品德是两码子事,普通人很难辨识。看见一个人能干,就称赞他贤明,于是,常常看错了人。才能的意义是“聪察强毅”(聪慧、明察、有魄力、坚毅不拔),品德的意义是“正直中和”(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和平温柔),才能是品德的基础,品德是才能的主宰。像云梦(湖北省安陆市南)的竹子,最为坚韧,然而,如果不矫正它的弯曲,不刮平它的竹节,用来做箭,就射不穿坚硬的盔甲。棠谿(河南省西平县西北)的黄金(铜),最为贵重,然而,如果不熔化、不锤炼,就不能产生强大的打击力量。
才能和品德兼备,就是“圣人”,才能和品德全都没有,就是“愚人”,品德胜过才能,就是“君子”,才能胜过品德,就是“小人”。任用一个人担当大事,假如物色不到“圣人”“君子”,那么,与其用“小人”,还不如用“愚人”。原因何在?盖“君子”把他的才能用到善行上,“小人”却把才能去干邪恶勾当。把才能用到有益于社会的工作,犹如锦上添花。把才能去从事邪恶勾当,可是一种灾难。“愚人”虽然想干坏事,智慧既不够,力量也不足,好像初生的小狗,想要咬人,人只要一举手,就可把它制伏。而“小人”不然,智慧足可以发挥他的邪恶,能力足可以完成他的暴虐,简直是老虎生了翅膀,带给人们的祸患,更为严重。“品德”使人尊敬,“才能”使人喜爱。尊敬的容易疏远,喜爱的却容易成为亲信心腹,所以很多掌握权柄的人,被有才能的人蒙蔽,而忘掉了有品德的人。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子浪子,因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促成覆亡的例证,多得不胜枚举,岂止智瑶(智伯)一人而已。在此,我特别指出,国家领导人假如能真正了解才能和品德的分别,知道选择的先后,便不致重蹈覆辙。
三、选人用人:德与才哪个重要?
1. 智宣子任人唯才:他的失误是抛弃了“仁”
智宣子选继承人的故事。智家原是晋国最强的家族,比三家分晋的韩赵魏都强。但选了不好的继承人(智伯),把自己玩死了。智伯有五大优点,长得帅、体育好、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杀伐决断。但是他胸襟狭窄,刻薄寡恩(不仁)。智果(智家另一聪明人)说,他有五种才干加上毫无容人之量,谁能跟他和平相处?如果要智伯做你继承人的话,智姓家族一定覆灭。”智宣子最后还是选了智伯当继承人,智果就另立族谱,改姓“辅”了。
2. 赵简子任人唯贤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不知道选谁当接班人。就分别给了他们一份写了重要内容的竹简。三年后,老大伯鲁丢了竹简,老二无恤不仅能够背出内容,还时时带在身上。所以赵简子选了老二无恤。
解读 1. 三个字(形容“仁”)-“让”“厚”“平”(冯唐)
- 什么是“仁”?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仁”,我觉得第一个字是“让”,能让着别人,能把好处分人一点。第二个字是“厚”,厚道。受了委屈,忍忍;得了好处,别卖乖;吃了亏,当成福。第三个字是“平”,平衡,中庸,别过分。别打瞎子、骂哑巴、挖绝户坟、敲寡妇门,别欺负弱者,甚至护着点弱者;别在自己有所有的能力、所有的办法和资源去占更多便宜的时候,就一定要占尽、吃干、耗净,不要那么做。所以三个字(形容“仁”)-“让”“厚”“平”。
- 如果引孔子的几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引申一层,“己所欲”,在没有问别人乐意不乐意之前,你也不要“施于人”。要互相尊重。
解读 2. 没有完美的人,德与才该如何选?
司马光认为德比才重要,宁用无德无才之人,也不用有才无德之人。这是不对的。不仅德与才很难分辨,而且如柏杨先生所讲,但凡知道谁是小人,又怎么会重用他?人心复杂不可验证,身上可以同时具备善和恶的一面,二分法既天真而又简单。蒙牛牛根生有句出名的话,叫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任用能成事的人,再用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加以约束,限制人性的黑暗面,激发善的一面,是现代管理的理念。boss曾讲,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就是这个理念,通过限制人的行为,以达到成事的目的。
用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辨别他人君子、小人属性。如果对自己的品德没有要求,就看不清别人。智宣子当初为什么看不出智伯是败家子呢?不是他不晓得这些道理,而是他自己就有问题。如果认识到自己是小人,或某些方面品行有差,要尽量去补救改过。长此以往,提升智慧。
解读 3. 看清身处的环境,做好跟随者(冯唐)
- 因为身处“王者”之家,所以对继承人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基于这点特殊要求,无恤优于伯鲁。
- 无恤他体现了非常独特的能力,——跟随,英文叫“follow”。知道大人认为什么重要,我把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怒哀乐放一放,放在大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之后。虽然这样违反小孩的天性,但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脱颖而出,得到大人、上级的赏识,能够从大人、上级那儿拿到资源,拿到任务,能够得到做事的机会。
-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最基层做起来的,机会多数是上级给的。如何能拿到这些机会?简单地说,并不是你要展现多么强大的自我,而是你要充分地遵从,特别是遵从一些“大人”“长辈”认为最重要的原则,也就是他们最为尊重的文化。他们在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的,也是因为他们能够遵从这些“家训”,才从他们的“长辈”、他们的“大人”手里得到了成事的机会,才有他们的今天。所以你(在)开始(的时候),也要遵守这些“家 规”。在你成事之后,你或许有机会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在这些“家规”上添添减减。但是一开始,你要做好一个跟随者,做好一个遵从者,祝你好运!
四、原文
臣光 曰:智伯 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 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谿 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 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五、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司马光
-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柏杨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 小程序:冯唐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