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少女》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青春类题材电影。
影片看完只想用四个字表达心中的心情,“热血澎湃”。真的想不出其他词汇了,全片给人的感觉就是燃爆了。从编剧到制作到演员,都能感受到此片的诚意满满。
虽然说投资不大,但制作水准相当高,影片主演都不是什么知名演员,却全都让人印象深刻,故事情节连贯一气呵成,音乐紧扣人心,不自觉的会被带动起来,青春气息洋溢,看完只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好几岁,心中自发地品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01
其实《闪光少女》距离现在上映已经有四个多月了,之前在网络上也看到过剧照,心里却没在意。因为光是看到这个片名,不自觉的就认为这无外乎又是一个低幼脑残的爆米花式的电影。
这么俗的名字,真的是不想去点击,拉低自己的层次不说,还有损自己的品味。
真正让我注意到它,决定花时间去看一看这个电影的,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傅真(她的旅行游记三部曲《藏地白皮书》《 最好金龟换酒》《泛若不系之舟》写的非常棒)。偶然间找到她的博客,看到她推荐了这部电影,本着爱屋及乌的心情,我便上网找到了这个电影资源,观看过后,一下子就把我点燃了。
傅真与《闪光少女》编剧合影
02
影片的高潮部分发生在音乐学院的走廊,西洋乐院区与民乐院区的学生隔着一扇铁栅栏在校领导检查之际互相斗乐器,古筝、竖琴、二胡、小提琴、竹笛、单簧管、钢琴、扬琴、唢呐等等上演了一场中西结合的音乐盛宴。
即使是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各种乐器交响,你来我往,箭弩拔张,精彩纷呈。影片的场景,气氛,人物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大制作的武打动作戏,音乐不自觉的会让人屏住呼吸,心跳跟着节奏走。
曾经也看过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其中斗琴的那段只觉得很酷,炫技的成分太高,始终缺少点音乐中的魂,《闪光少女》中把民乐上升到中国的国乐,追溯历史,民乐才是我们中国真正的音乐,每一个学生都为自己的音乐而战斗,古典乐器与现代乐器的激烈碰撞,精彩至极。
03
从二次元的角度看,《闪光少女》题材新颖,与现代少男少女接轨,体现出现代青年男女有能力又不失个性,有追求又敢想敢做,落落大方却又心思细腻的良好性格。
其间穿插着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表白,不羞涩,不做作;对友情的重情重义,宽容大度;对做一件事所下定的决心,努力做到最好;也有父母对新青年许多个性的不解,很多情景都直击人心,而故事线却十分连贯,诙谐幽默中让人产生共鸣。
04
影片中也有脑洞大开,让人会心一笑的情景。比如用饮水机煮火锅吃,用烫头发的夹子包上锡纸烤肉吃,真是只有资深吃货才会想到这些吧!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想象力。
想起我读大学时,也曾和舍友们一起去超市买一大堆食材,在宿舍架起酒精炉,一边涮火锅一边提防着辅导员和宿管的查寝。让我们兴奋的不是冬天里一起吃火锅的热闹,而是我们内心的叛逆得到了释放,我们做了学校明令禁止的事,并享受这其中带来的快感。认为青春就应该这样放肆而张扬,日后向人谈起时,我们有值得炫耀的资本,证明我们的青春没白过。
05
特地去看了看该影片在豆瓣的评分,不算太高的7.5分,但是影片在之前上海电影节包揽了最佳新人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女演员、最佳新人女配角五项大奖。
如此诚意满满的影片,对于超级喜欢看好电影的我,庆幸没有错过它。只是票房不尽如人意,若是影片起个不那么中二的名字,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
认真思考了一下,想要给它起个有吸引力的名字,确实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