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中的长期目标
- 在一个技能方面能够持续进步,下半年再回到学校
- 是一个更性感的人,可以参见上一篇
- 继续寻找灵魂归属感,我的灵魂归属感可能来源于集体中,跟我相似的人之中,也可能新朋友,旧朋友,恋人,各种友,某些书...
- 更加乐于分享
- 更加快乐
短期目标
- 能写出我第一个脑中想写的程序,这个目标貌似也不短期,感觉也是要好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 减重
- 多读书多识人,以平等之眼光看待大部分人
- 拿驾照
行动计划
- 看书,先读完手边的这本书
- 管住嘴,迈开腿(少晚饭)
- 学车
=================================
之前新年的时候就看到许多人打趣说2015的新年愿望就是先完成2014以及2013的新年愿望,小时候每学期开始也都会写新学期计划,到了新的一年的事后又会哀叹去年怎么做的那么不好,距离自己的学习计划那么远。
当然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年年幼,有的时候定下的就是mission impossible.而一些计划,比如找到男/女朋友,虽然自己可以努力,但更多的是像心愿,再想了一下,应当修正,找到男/女朋友应该是属于可努力的范畴,而找到真爱才算是心愿。
========
正好在继续读《幸福的方法》:
事实证明,在履行承诺的时候,即使这些承诺对我们是有益的,但仅仅依靠自律也远远不够,这就是大多数新年计划最后都会落空的原因。
所以作者提到最好的办法是养成习惯,把自己的目标变成行为,再将这些行为变成习惯。
人们常常抵制建立习惯性行为的原因,往往是觉得它们会限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需要与他人互动的事情上,比如安排固定的时间和伴侣约会;或是规律性地从事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比如绘画,这些似乎都让我们觉得受到了限制。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把一些活动变为习惯和规律,无论是去健身房运动、和家人相聚,或是阅读,结果往往不是自然而为,而是让我们被动地生活(任凭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被他人的需要所占用)。在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掘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自主性和创造性与这种习惯性行为完美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设定的约会时间,我们可以随意地选择约会的地点。最具创意的人们(像艺术家、商人或是家长)都有他们自己的日常习惯,这使得他们更有自主性,能够更自由地发挥创意。
===========
上面是最近读到的特别能引起我共鸣和反思的,就像我觉得读书还是应当讲求数量一般。也就像之前看某些作者的传记,他们都过着非常规律的生活,写作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习惯。
这个年代疯狂的创作者好像不是那么的流行了,更流行的好像是通过习惯而持续的提供输出。
============
而在这日复一日的等待中,让我努力的快乐积极,同时生命也暗暗的消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