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J·帕尔默(1912-199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协会高级理事、Fetzer研究所高级顾问,倍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师,独立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精神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研究,被誉为“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由吴国珍老师翻译,吴国珍江西进贤县人,教学博士,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她还是一位特别平易近人的学者与长辈。
关注教师内在的心灵,关于“我是谁,我的内心是怎样的”的问题,帮助我们教室寻找解决的办法,本书就旨在帮助教师走进自己的内心,悖论的看待问题。
全书共分七章,层层相扣帮我们教师寻求心灵的妙境。
作者指出,教师的自我认识是通过认识学生和学科,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也不能够懂得我们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个人意义上吃透学科,忽视了教师心灵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任何方式的试图改善教学的手段都将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非常反对以“教学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文化,强调“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优秀的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自我的认识、学科的铸造和学生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种联系正是来自教师的心灵,因为坚定不移的回归心灵,才有最强大的力量,他们的心灵就像一个坚固的鸟巢,使得自身与学科、学生相互交织在一起才会有强大的牢固力,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围绕着伟大事物的魅力、强大的共同体所进行的一场旅程、一次探险、一次实践。
全书除了十周年纪念前言和后记,共分为七章节:
作者首先教导我们教学是源自心灵的,如何的认识我们自己,检视了教与学的内在景观和外部景观,如何认同我们自身的认同和完整,剖析了令教学恐惧、分离的生活的恐惧文化,尤其批判了客观主义的认识模式,它导致了主客体的分离,阻断了普遍的联系,否定了认识的主体性。
书中指出,教学就是无尽地相遇,从而不断充实 “完整的自我”,教师要有一种神圣感:“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碌碌无为,”世上不存在优质教学的公式,用以呈现真正教学共同体的正确方法只有一条: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从而达到最高形式的爱的境界。
合理的共同体模式能促进我们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从而提升和改进认知、教学和学习,真正的认知、教学、学习的共同体就像一个大森林它是以主体为中心的,求知者并不是唯一的活跃分子,主体也参与对话,这个主体被作者称之为“伟大事物”。教学的真理在于“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永恒对话”。我们因伟大事物的魅力而自由。
优质教学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优质的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为此,作者举例阐述了从微观世界出发的教学理念,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
针对“关上门教学”的普遍现象,和对话新的主题,作者再次强调了教师要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了保证这种探索不至于蜕变为固步自封或自我蒙蔽,就要组建同行业间教师共同体,以保持同行之间的互相切磋、对话,这时便需要领导引导共同体的形成,制定规则从而使得各自的生命走向开放,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作者还详述了他的关于教师共同体的对话的基本原则及需求。
帕尔默先生的这本书,对于我们今天正热衷于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教学现状像是一个警钟,面对生命本身的角度揭示了全面、本真地把握世界的重要意义,阅读这本书已经23天了,我不断的反思教学,重新认识自己,让自己的教学世界不再灰暗,重新燃起对事业的奋斗激情,此本书也必定会给那些挣扎于痛苦之中并深爱着教育事业的教师带来真正的勇气以追求事业的幸福。
这本书适合我们这些刚刚上岗的年轻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日子,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其我们所热爱的职业,我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我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让我们学会自己可以聆听、分享、体验我们自己的故事,让自我认识助缘相遇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