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名字“毒笑”二字觉得很稀奇,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本书是由十二篇不同的短篇小说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没有既定的结局(作者东野式结局),一个个滑稽荒谬、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涉及到育儿、交友、生活、成长、婚姻、家庭、工作、梦想……各种疑难杂症。
读着读着,我怎么感觉这简直就是一部个人成长生活纠正指南啊!【绑架天国】为了培养优秀继承人,完美的下一代,父母倾注了太多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也可以叫做机器孩子吧,除了学习读书什么都不知道。就算让他放开了玩,他反而问一句“玩什么?”玩闹过后,首先要求的竟然是学习写作业。如果这就是日本目前的样子,其实我们也差不多,从小被送辅导班,学习学习,不论孩子是否合适。家长更想找到的是学习吃住一体的,这样可以放心的不用管。家长脱离了孩子的成长时刻,自以为为他好,却不知这样才是病态的吧。在本故事中三个孤独的老人,一群没有童心的孩子,无能的警察以及冷漠虚荣的富豪,作者在平平淡淡、不动声色中,深刻揭露了社会和人性,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引发人们对教育、体制的思考。【新郎人偶】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穿着新郎服饰的布偶,当然在这个故事里这只是个比喻。故事里的新郎茂秋从小生活在一个无论大小事宜都有母亲安排的合情合理,事事面面俱到的这样一个无菌的环境里。
而茂秋呢?因有母亲全方位的呵护,他也没有什么需求。他所需求的,他的母亲都考虑到位了,包括性启蒙和他的新娘。
强势的父母造就软弱无能的孩子,何况还是“妈宝”。之所以会有妈宝男出现,是因为父母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在父母的引导和老师的教育下,拥有独立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最终的结果,啼笑皆非,丑态出尽,毁掉自以为想要维持的体面。
【angel】不论什么,都是可以吃的。在人类的认知中,没有什么动物是不能入口的。哪怕是天使呢。作者用极讽刺的语言提醒我们,不能只从利益出发考虑事情,核试验给生物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迟早会让人们付出代价。
【手工贵妇】让我们从科幻切换到了职场频道。
最后实在太惊喜!人最可怕的是不自知啊。一旦知道真相,就好像掉进万丈深渊。作者告诉我们,阿谀奉承的假话终究被拆穿。富冈夫人因成功制作了窃听器,听到了其他太太们在她背后的疯狂吐槽,接受不了真相而口吐白沫被急救。
【程序警察】在本故事情节中,警察局里的工作人员对一个前来自首的杀人犯,从始至终都没有进行逮捕,反而像平常的百姓一样一直处于行动自由的状态,这样的故事看起来很荒唐,很可笑,但这种程序化的办事方式,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多见,越来越普遍。为了不犯错,按规矩走,按程序办,结果其实什么都做不了。
【爷爷当家】小说里的老爷爷并非与小偷智斗,而是弄巧成拙的抓到了小偷。看完这则故事后,我虽被东野圭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折服了,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当我们遇到新事物时,不管你是年轻或已经年长,我们都要主动去学习,去探索,不能像故事里的伸太郎一样,在不了解的事物面前,假装懂,然后去装模作样,最后闹出笑话来。
【女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善于根据社会问题来体现人性,在这篇短篇小说里把人在利益面前露出的丑恶嘴脸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总编知道了所谓的女作家其实是由他人代笔,而女作家只是一个名称时,为了利益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在利益的驱使下,失去了人最本质的善良。
【补偿】故事从钢琴老师实穗去学生家探问情况开始,老师满以为是教孩子学钢琴,结果竟然是50岁的爸爸栗林要学,问及学习的原因,竟然是要补偿一个人。
为什么他会忽然开始学习钢琴,又为何十分渴望参加演奏会。”原来,他想补偿的是自己右脑的愿望。
你有想过问问你的右脑最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么?如果有的话,如果跟现在的自己差太远的话,你会去努力做到么?总是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是否对得起自己才好。
【光荣的证言】面对警察的询问,孝三心里不确定,但还是向警察描述了留在印象中的外貌特征。根据孝三的证言,警察抓捕到了一名男子,凶杀案宣告破获。
孝三觉得自己贡献很大,洋洋自得,见人就滔滔不绝地讲起目击过程。听者流露出的惊讶和佩服,让孝三第一次尝到了被关注的美妙感觉,并且乐在其中。
自以为是事实的假象说多了就真的以为是真相。为了弥补,反而激发做更多,却偏偏不如愿啊。
当真凶又在另一个地方作案被抓,主动招供后,警察不检讨自己办案不认真,没有勘察清楚案发现场的环境,发现证言是错的,反而抱怨普通人的证言不可信。
遇到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从外部找原因,为自己开脱。这不利于自身发展。
读完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小说的标题极具讽刺意味,“光荣的证言”,其实一点也不光荣。
【本格推理周边鉴定秀】这是一个鉴定本格推理案件中的证物和凶器的电视节目。
当年鉴定人的母亲发现真正顶门的木棍快折了,担心警察发现,就换了一个新木棍。那根真的顶门木棍被史郎父亲悄悄捡走,藏了起来。
鉴定人知道木棍的真假,说明鉴定人才是真正的凶手,当年是他的母亲替他顶了罪。真相败露,鉴定人惶恐不安。史郎提出给他一千万,就不说出真相。鉴定人同意了。
小说中的人物在亲情、金钱的驱动下,丧失良知,践踏法律,掩盖真相。这充分揭示了人性的阴暗、自私、贪婪的一面。
【绑架电话网】川岛先生接到一个绑架的电话,说如果不付赎金就把一个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孩子杀掉。不想受良心谴责又不想付赎金的川岛先生于是打电话给一个不认识的中年妇女重复绑匪的说辞,而那个中年妇女竟然也打电话给另外的陌生人,如此往复的循环着,成就了一个非常荒诞的故事。
绑架电话网的创意真是值得佩服,故事虽然荒诞不经,却令人回味无穷。川岛先生不幸将自己限入一种道德的两难境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起来容易,但是内心的良心谴责却让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出放弃的抉择,因此还挺期待主人公的答案的,没想到他却把这个难题抛给了下一个人。虽然说这种甩锅更是一种自私,但也未尝不是个好方法。我想东野圭吾无意去批评谁吧,这只是一种人性的常态,东野写出来了而已。这里提出是一个永恒的人性的话题,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回想总结一下,给我最深记忆的是“绑架天国”和“新郎人偶”,对于我来说看到这两篇小说,只感觉这故事内容太近了,近到以为是近几年的真实写照。这本小说写于1996年,那个时候的日本孩子教育已经变成“被等指示族”了?小孩子没有任何童年,所有的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并交待妥当,你只需执行即可,没有想法,没有观念,甚至没有了思考……像个被组装好的机器人,等待书写程序的人输入既定指令,无条件服从即可。“新郎人偶”也是“等待指示族”的一员,这个新郎只是由孩童成长成为大人后的模样。
东野的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每个故事轻松幽默、有些许讽刺,同时也总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未能让人尽兴,但也总能让人联想和回味。东野圭吾先生曾说,我认真思考“人会为什么而笑”,最终将目光集中到人的滑稽和丑陋上。这部《毒笑小说》表面写普通的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在揭露人性的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