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曾提到《素书》是《道德经》的实施条例,这句话很准确。对道和德的理解,我们也需要参照本源。
我们从老子《道德经里》可以得知,老子所说的“德”是包含“上德”和“下德”的。下德虽然说能够改变世界,但是老子也说了,下德毕竟没有完美地理解“道”。所以说他始终是要走向衰败的。
老子还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就是说,老子认为道、德、仁、义、礼这5种思想,它们不是平起平坐的,它们是递减的。
如果说你完全领悟“道”,你就是上德;然后你稍微失去一点点“道”,那么你就是下“德”了;然后下德又失去一些“道”,你就只剩下“仁”德了;然后仁德又失去一些“道”,就变成“义”德了;义德又失去一些“道”,就只剩下“礼”德了。
所以说德包括仁德、义德、礼德,而且德、仁、义、礼他们一级呢比一级低。
那为什么他们一级比一级低呢?
因为“德”是你对天道的理解,对天道的心得,这只发生在你内心的觉悟上面,而“仁”就不一样了。“仁”是仁慈,是你对别人或者别人对你产生的一些仁慈的行为,这是已经和别人发生关系了。但是你对别人仁慈,只是你求得自己的开心你不求别人的回报,这还是比较高尚的。
不过接下来的“义”就不一样了,“义”也是你和别人发生关系,并且你希望对方接受你的思想。
而接下来的“礼”就更不一样了,什么是“礼”呢?就是统治者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制定的一些行为准则,或者是一些道德的规范。它不仅要求老百姓接受,而且是强迫老百姓必须来执行的,这就更不一样了。
真正的得道,是无为的;而“礼”呢?他是一步一步越来越违背道德规律。
所以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思就是社会要是到了只剩下“礼德”的地步,那就危险了。
你这个东西是中心不足的产物,是道德仁义变的淡薄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所以说社会当中如果说只剩下“礼德”了,那多半就要天下大乱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黄石公能够预言十年之后秦朝将灭亡的一个原因。
因为他肯定懂得老子说的道、德、仁、义、礼的这些规律。秦朝为什么经常被叫做暴秦?因为没有德,没有仁义,只剩下各种礼法强加给百姓,这不就是老子说的天下大乱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