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河伯与女神畅游在九河之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扬起层层波浪。
他们乘坐着以荷叶为盖的水车,由两条龙驾驶,螭龙陪伴在侧,他们顺流而下,黄河水波翻滚,大风骤起,整个景象气势磅礴,非凡无比 ,展现了黄河的壮阔与神秘。
接着,他们登顶昆仑,向四处眺望。昆仑作为黄河的发源地,象征着河伯的根源与力量。站在昆仑之巅,河伯与女神的心境也随之开阔,意气昂扬。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
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登上昆仑山,河伯四处眺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他不禁心胸开阔,意气昂扬,豪情激荡,遗憾的是天色将晚还忘了归去。
河伯感叹,只有那遥远的河上,才是他心心念念的家乡,让他心怀向往。他的家是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
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于水下本是极自然的。他与女神相恋,畅游九河,其居所如此的华美,但他仍然还要发问“灵何为兮水中”,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思索。
然而,对于河伯发问的原因,我们联系庄子《秋水》中的故事,便可窥知一二。
河伯原本自得其乐,认为黄河之美尽在自己掌控之中,但当他顺流东行,见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时,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因此,他的发问可能源于他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后,对自我和居所的重新审视。他的发问并未无的放矢,而是他内心变化和见识增长的体现。
而河伯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在河上畅游,看到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更显得宏大而深沉。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此段描述了河伯与女神分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离别愁绪。
河伯将要远行东方,女神在南浦为他送行,两人依依惜别,握手道别。待女神与河伯握手道别后,场景转换,河伯成为黄河下游的巡视者。
此时,波涛滚滚而来,仿佛是在热烈地欢迎河伯的莅临。同时,成群结队、排列成行的鱼儿也伴随着河伯,为他护驾,增添了河伯的威严与气势。这里的“波涛”和“鱼儿”都成为了河伯的欢迎者和随从,与之前的祭祀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末一个“予”字,不仅明确地点出了主人公河伯,更在深层意义上暗示了楚国人民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屈原在此文中借河伯之口,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对楚国人民的真挚爱意,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和感染力。
这首诗是以主祀黄河河神为题,假借一次九河的神游之旅,展现了诗人心绪的飞扬与浩荡。
更重要的是,诗中蕴含着深深的故国之思,诗人借河伯之口,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与怀念,这种情感最终战胜了“远逝以自疏”的去国之念,彰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全诗景物美神奇,情感激昂奋发,不仅是对黄河河神的颂歌,更是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真实写照。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