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师博览》相遇好幸福。拜读薛农基主编的《教育的道与术》,这是集聚《教师博览》文摘版的“视野” “教苑” “耕耘” “瞭望” “人物” “人生” “读书”等7个重点栏目,萃取精华,制成陈年佳酿。通过与那些伟大的灵魂沟通建构自己的精神准则和世界篱墙。在诗人的世界里,感受到世界的诗性之美。
当然,在教育的诗篇里,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自己的爱心和温暖之外,还应该更多的找到一种“教育的道与术”。在这本集结的文集《教育的道与术》中,你可以真正见到那些有思想道术的教育人,在他们那里,有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当成绩被赋予太多的含义,有你凭什么让学生难忘,有我在西点当教官,有大师之大,有爱和人性的光辉,有阅读是一种宗教。
可以看到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可以看到袁振国校长的文化使命,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不一定有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校长的崇高使命;可以看到吴非老师是如何告诫他的学生,如何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习惯”的,你也可以看到于永正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当然,你也可以看到众多民国教育思想家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领略到当代名家龙应台先生给我们的提醒: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这些熠熠生辉的阅读经验,让我重新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认知境界。在这样的阅读中,你分明能够感受到一种畅快,你终于成为一个教师原本的面貌。朱永新老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我相信一千位读者心中有一千位哈姆雷特。回到我们的教育生活里,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所有的阅读和写作,通通都是指向正视常识与回归理性的。教师的教育写作,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教育专业的阅读也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阅读,它们更具有一种专业视角,在我们所面对的具体的教育事件里,我们应该看到教育的脉路,看到教育的细节,看到教育呈现给我们的思索,而李志欣校长的《教育微创新:发展细节的力量》就是一本好的著作。书中说:一个人的成长,唯有基于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才会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我愿意”。这句话像一缕阳光照耀进我的心房,我分明的听到自己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有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做老师,我愿意,自成长,我愿意。我从未有这样的意识,而李志欣校长从细节走进教育的姿态让我格外佩服,诚然,他也让我们在细微的日常里看到了宏阔而燎原的教育风景。我想,只有当我们俯身,与孩子平视这个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时,我们就是一个正常的教育人,一个理性的教育人,一个懂常识的教育人。
在自己的教职生涯里,我惟愿多读书,勤思考,多动笔,多运动,写书法,去游泳,弹弹琴。教育需要关注,教育需要陪伴,教育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让教育拥有宁静的天空纯净的沃土。让我们以平静安逸的心态研究教育,每时每刻都让孩子有收获,才不枉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一盛誉。做一名教师,要学会利用个人魅力来激发学生旳学习兴趣,进而因势利导,琢玉成器。教育是伟大而艰巨的,教育又是平凡而细小的,它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点滴,行为上的微细,思想里的瞬间,都是教育资源。因此说,做教育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开启一道教师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我想在未来的教育生涯里,自己也能告诉自己的学生,你的未来,可以有无限的奇迹等待着你去发现、找寻、创造,你可以自信且无悔的对自己说,“我的生命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希望自己成为那个“阅读者”的形象,那个“燃灯者”的形象,那个“学习者”的形象,去为自己的学生开启一扇门,寻找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阅读其实就是一块磨刀石,磨砺的是我们的智慧之刀。阅读对于人生,正如光明对于黑暗,阅读的力量正是光明的力量,它能给我们指引、光亮,让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看世界,站在世界的视角看社会,透过社会的深邃看教育,透过教育的本质看教学。
当阅读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在哪里都有诗和远方!与其去追一匹马,不如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自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与其站在原地徘徊,不如用蹉跎的时间读书,待你跑赢自己,一定会遇见截然不同的人生。
道行高低,术业深浅,
决定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大小,
从今天起,
让我们做有信仰、有智慧、有力量、有气场的教育人!
辽宁 鞍山 李斌
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