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读书打卡
《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
共248页;P1 —— P27页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引子 刘一秒讲成功学的大师
2011年催军胜很想见见“秒哥”于是,他花了4万元,报了《运营智慧》和《影响智慧》——思八达的课程中最便宜的两门。
思八达有4门课程,总价12万元,复训需缴纳课程费的10%。这个价格比两年前翻了一倍,而且当时是可以免费复训。最高端的课程,涨价更快——那门课2008年开设之初课程费为3万元,2010年即涨到30万。学员称,不久就要涨到40万。
刘一秒到底在讲什么?他讲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值那么多钱吗?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26页
当问到企业是什么时,一个普通商人的答案通常是
“一个创造利润的组织。”经济学家的答案也如出一
撤。但是这个答案不仅错误,而且答非所问。同样,今
天有关企业及企业行为的经理理论——利润最大化的理
论——其实只是换个更复杂的说法来说明“低价买进
高价卖出”的传统模式罢了。
如果我们想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
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必须超越企业本身。事实上,由
于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企业的目的也必须在社会
之中。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
创造顾客。
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愿意付钱
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
品转变为商品。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215页
最后,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人
的“发展”无法靠外力来完成,不是找到更好的方法来
运用既有特性这么简单。人力资源发展代表的是个人的
成长,而个人的成长往往必须从内在产生。因此,管理
者的工作是鼓励并引导个人成长,否则就无法充分运用
人力资源的特长。
以上两段内容出自经典商业图书《管理的实践》,彼得·德鲁克著,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49元。对比一下…学员的说辞,我们不难发现,让他们在刘一秒的“宗教智慧”课上感到大有收获的思想,其实不是刘一秒的原创,甚至和“宗教”这个词没半点关系,而是来自世界级管理大师德鲁克。
刘一秒的另外几门课程,“演说智慧”、“运营智慧”、“影响智慧”、“三弦智慧”,大体如是:
讲企业要有愿景和价值观,这是彼得·德鲁克的入门课。
讲营销与销售要从客户出发,这是菲利普·科特勒的入门课。
讲企业要让员工都过得更好,这是稻盛和夫的基本理念。
......
而且,从“秒哥”的课程中,你还依稀能看到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的作者)、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的影子……这些作者的图书内容货真价实又浅显易懂,都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内容。
阮熙紫和崔军胜的办公室都有书架,书架上至少包括上述这些商业经典图书的一本。但他们坦诚说:“一本也没有读过。”
现在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刘一秒当然不是大师,但恐怕也不是骗子。
就核心内容而言,刘一秒讲的大多是经典商业图书中的基础内容。
200块钱就可以买到上面提到的所有图书,其中的内容比参加20万元的培训还要真,还要多,还要好。
那你为什么不看书?
因为人们不爱看书。
但人们还不爱上班呢,为什么仍然每天朝九晚五去上班呢?
因为上班有可见的收益。
有什么办法让读书也能得到明确的收益?
刘一秒比学院里的老师们更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恐惧,他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的表现形式,想方设法让学习者有兴趣,有渴求,能听懂,会运用。这一部分,确确实实是刘一秒创造的价值。他帮助职场工作者把图书的知识与他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更容易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从而使职场工作者明确体验到学习的收益,所以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来学习。
用成人学习理论的语言来说,这个过程是:
学习者把图书的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
刘一秒的确有效地促进和帮助了阮熙紫和崔军胜们做到学以致用。他的价值就是帮助这些成人学习者把经典商业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刘一秒可以说是一位不错的拆书家,“拆书家”的角色是拆书帮这种学习方法的灵魂人物。要真正能把一本书的内容拆为己用,你得成为自己的拆书家。或者你可以在专门的拆书家的主持促进下,把图书片段的知识拆为己用。然后,如果你有兴趣也有能力,你可以成为帮助别人学习的拆书家。也有效地促进和帮助了学习者们做到学以致用。
——罗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