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就不会处理与身边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了。
其实我从小成长在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氛围之中,也不缺少关爱,并且由于我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个聪明且懂事的孩子,所以长辈们对于我还是青睐有加,这也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对于亲情是有非常积极的感知的,也总盼望逢年过节大家相聚的场景。我从小跟在父母身边,不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得都不算太远,在我的童年以及少年时代,我经常会去探望他们,当然因为小时候外公外婆带我的时间会多一些,所以在情感上会表现得与他们更亲。与他们的回忆总是温馨而快乐的,总记得外公小时候教我背唐诗,总记得外婆给我做的好吃的鸡蛋羹,也总记得奶奶教导我做事先做人,品行永远要放在第一位,但是现在都见不到了。我很幸运的是,直到毕业工作后,4位老人都还健在,但是遗憾的是,我没有多去听他们的故事,以后也没有机会了。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的愿望很明确,就是离家远一点,我要去找寻自由和独立,因此当时我选择了离家1000公里外的学校,那时觉得没有父母管束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只要生活费到手,一切皆随我意。刚离开家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周和家里人打一次电话,结果没坚持太久,就因为其他的事情逐渐抛之脑后,优先级一降再降,有时候一两个月才去一次电话。当时毫不在意,总觉得时间还很多,以后有的是机会,以至于有一次下自习回去的路上,一位同学跟我聊起这个话题,我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他出了一道很深刻的算术题,就是说呢,从上大学起算,后面有父母陪伴的人生旅程可能就只有40年了,假设父母留在老家,而自己选择到大城市定居,按平均一年团聚20天计算,以后与父母朝夕相聚的时间也仅仅2年出头,即便考虑到带小孩等特殊情况,如果后面不打算和父母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那么这个时间也最多不过5-10年左右,同理,属于祖辈们时间只会更短。我们终将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前程陪伴我们的原生家庭只会渐行渐远,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当时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些触动,虽然生出了要珍惜眼前人的念头,但是很大一部分情绪还是出于感慨一种无力的宿命感,只道是日子该怎么过还是会怎么过,不过是偶尔的伤春悲秋罢了。如今,距离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快10年了,回头想想,真是悔不当初,如果当时能用心体会这段话,也许现在的遗憾会少一些,不过话说回来,永远不要以现在的见闻,去替以前的自己做抉择,人永远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即便要多年以后再显现,即便很多时候它不会那么香甜。
回归当下,我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和家人沟通了。小时候我有着探索一切的好奇心,也视长辈们为偶像,总想从他们那里听到我认知范围外的事物,也总想去分享自己近期的见闻和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好奇心逐渐消退,而且眼界也逐渐扩大,对于他们说的事情不再那么关心了,甚至觉得有些琐碎和可笑,并且慢慢地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再愿意和他们说太多有关自己的事情。近段时间以来,我觉得自己在面对亲人时的表现有些冷漠和淡薄,连我自己都感到害怕,这还是我吗?直到去年底,短短半年时间,外公、外婆以及奶奶相继离世,我才开始慢慢体会到珍惜身边人这句话的分量,我也意识到如果想让自己少留一下一点遗憾,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觉醒,认真地想清楚怎么去经营好和家人的关系——这一原本应该赋予很高优先级的事情,结果被我不知道塞到了哪个角落。已经不记得上次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是多么久远的事情了,也大概是因为我嫌他们烦,他们也不多跟我唠叨了,可是我突然感觉有父母叮嘱多幸福啊,瞬间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冲动回家去陪爸爸喝喝酒,去跟妈妈聊聊天。不知道现在发现算不算晚,家人才应该是最重要的人脉,亲情也是最应该去认真维系的人际关系,以血脉联系为依托的毫无保留的温情为我感知自我、努力生活提供了不竭动力。
和妈妈视频聊了一会,感觉阴天也不影响我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