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同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接受某些信息时所具有的记忆空间。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在他著名的《神奇的数字7》(The Magic Number Senven)一书中这样总结到:“或许是后天学来的,或许是我们神经系统的结构决定的,我们似乎生来就受到某种局限,它使我们的通道容量保持在这样一个大致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大脑一次只能加工这么多信息,超过了某个界限,大脑就无能为力了。
这里描述的是智力容量--加工信息的能力,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还存在一个情感容量。比如:花点时间想想你认识的人之中哪些人的死真正让你感到被击垮了,你写出来的名字很可能是12个左右。心理学家把名单中的人叫作“我们的同情群体”(our sympathy group),这些人都是你平日里投入关注最多的人--或者电话联系,或者天天见面,或者思念和牵挂。这个名单越长,你花在每个人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越少。做某人最好的朋友,你要付出许多感情,对一个人深切的关心可能让人心力憔悴,往往在介于10人到15人之间的某一点,我们就会感到难以承受。
最有趣的自然极限还是我们所称的“社会通道容量”。如果你的圈子有5个人,你需要应对10个单独的关系:你和圈子里的另外4个人,加上其余4个人相互之间的6个双边关系,这样才算你了解圈子里的每个人。你必须了解所处群体的人际动态,在不同的人当中保持关系的某种平衡,让别人高兴,还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如果群体有20人,要应对的就是190个双边关系。也就是说,圈子人数稍微多一点,社交和智力负担则会明显增加。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发明了一个对大多数灵长类动物都适用的方程式,在这个方程式里输入现代人的新大脑皮质比率,得到的数值是147.8,约等于150,这个数值似乎代表了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在规模较小的群体中,人们彼此的关系要密切的多;如果人数太多,人们没有那么多共同的工作可做,共享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彼此就会变得陌生,紧密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要发起大规模的流行潮,首先要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潮。无论是畅销书的朗诵会,还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最有效的人数不能超过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