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7期“光”专题活动。
2024年过去了,我用了“收获”二字。其实仔细想想,并没什么太多收获,但我很知足,与自己比,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最大的收获。
2006年,我第一次被单位派到省城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内训师培训,那时刚三十岁的我,还从没走出过市州,除了普通话考级时练习过普通话,从没在生活中讲过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让我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那一次内训师培训结束后,公司回来组织了转训,到各个县分公司去授课,而我,因为不够自信,没有走上讲台的胆量与信心,结果错失了这次成长的机会。
其实在我内心,特别喜欢内训师的职业,却仅仅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这样一个拦路虎与之渐行渐远。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第一次的退缩便决定了在这条赛道关上了门。但这个遗憾一直在心里,对于讲师的职业依旧充满着期待和仰望。
2024年,两次被迫上台。第一次是做业务培训,一个小时的课程,其实讲不了什么,因为时间把握得不太好,有种前重后轻的感觉。尽管讲得不尽人意,但至少没有筐瓢,也就是这一次上台的体验,让我的自信心增加了一点点,第一次让我有种良好的感觉,我没那么差,我其实是可以上台讲好课的。
第二次,公司安排了培训,并在第二阶段让我们这些学员上台做一次工作汇报,虽然时间更短,就十分钟,但这一次我是用心准备了,花了些心思。在22个学员中,我的打分排在第5名,这个成绩不算特别优秀,但对于一个搞党务的,与搞业务的一群人在一起PK,这个结果于我是很棒了。汇报结束后,有人给我反馈,说一把手对我的汇报很认可,大致是三个方面,一个是PPT材料做得不错,很简洁,重点突出;二是其中有一个观点很打动领导,认为对本职工作的理解是透彻到位的;三是汇报是用讲,而不是念材料。
说实话,如果第一次让我相信自己也是能上台讲的,那么第二次确实让我更加确信,我是能讲好的。这两次经历再一次告诉我: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对于表达,尤其是公开表达,不自信源自没有刻意练习,没有尝试去做。2023年1月10日,重回简书,至今刚好两年,每天日更,大部分是流水账记录,但作用却是明显的。在默默地记录中,表达力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归纳总结的条理性更清晰了。在公众场合即兴发言明显感觉能迅速总结出大纲来,让自己的发言变得得心应手,消除了紧张感,也慢慢变得更自信了。
所以,在昨天的文字里,我写下这样的标题:《以文字为媒,在热爱中寻光》。是的,找到光,追寻光,成为光。2025年,我将继续在文字创作的道路上前行,沿着这束光,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让热爱助力自我成为光!
有梦就去追,不必顾虑重重。人生很多事,一旦开始,并不管不顾地坚持下去,终有收获!
虽然成为培训师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但进一步提升表达力和演讲水平将是我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这束光,我会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