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说实话,我觉得题目与现状很矛盾,提起“教师”这个职业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付出、就是清苦、就是劳累,好像跟幸福一点边也不沾根本没有交集。但读完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陶继新老师如一位智慧长者,和风细雨,谆谆教导。他耳闻、他眼见、他亲历,他谈读书、谈反思、谈心态,他把身边的实例小心的放置在教育的手术台上,顺着纹理多层次、多角度地剖析,认真阐述了做一个幸福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如一盏盏启迪心灵的明灯,让我慢慢拨散奋斗路上的层层迷雾,荡涤了内心的浮躁,让我已经陷入机械模式的大脑开始了更新与思索。
我试着从钢筋水泥的缝隙中寻找属于教师的幸福,回首一望才发现最让我心动的并不全是关于红烛的歌颂、春蚕的赞誉,也不全是理想中的期许,而是学生的好评和家长的认可。毕业典礼的时候,一盒写满祝福的精致蛋糕上跳跃着温暖的烛光,让我从漆黑夜色里赶来的一身寒意刹那间消逝;上课不舒服的时候,一杯冒着热腾腾的水从教室的后面一排一排传递到讲台桌;放学回家的时候,小小四年级学生总是提醒我路上注意安全,让我感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与幸福……一幕幕过往的影像,让我突然强烈的意识到——幸福只因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因为爱孩子,我们才会主动的追求教学上的进步;因为爱孩子,我们才会自觉的参加枯燥的培训;因为爱孩子,我们才会努力提升个人修养,以身示范。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真的是心态决定一切,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一种心态,就是一种信念与追求。有了好心态就会有好状态,有了好状态就会有好心情,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能够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相处中就能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给予他们智慧的引导、情感的洗礼。而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看花不是花、看沙也非沙,我们会视教师职业为一种艺术,在奔波中乐此不疲、在忙碌中虽苦犹甘,就在这一时刻,我们被幸福紧紧包裹。
然而作为教师因为被别人需要而处在幸福的包裹中光有好的心态是不够的,陶老师书中的第一个话题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就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的被陶老师和文中的沈红旗老师、于漪老师、韩兴娥老师、苏静老师的事迹所震撼。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尤其倡导大量的经典诵读,这就像是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心灵里——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
书中的每一段故事都让我心生向往,像是文化的巨人在内心走过而留下的回响。的确,读书让我在躁动的城市里放慢了脚步使内心归于平静,才有可能去寻求教育的思想、教学的智慧,在书的世界里更能拥抱情感与意志的碰撞,雕刻出人生的理想与人格的力量。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如陶老师般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要学会用对教育最前沿的问题的思考来推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要学会用阅读滋养心灵的教学随笔来温润自己的教育生命。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是人的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经过对其潜能的研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成为生命的奔腾。”
通过阅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多的作业让我们彻夜伏案、再冷的寒风侵袭我们早出晚归的单形只影,我们也会觉得其乐无穷。古希腊神话中讲述西西弗斯的日复一日推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重新再推……他的身影难道不是在诠释执着、定格毅力吗?更何况他每天拥抱的都是崭新的朝阳!让我们始终保持一颗进取之心,推着这颗“幸福的石头”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