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阅读教学一直是老师们做公开课的一个冷门主题。闫学老师和她的团队伙伴敢为天下先,知难而上,针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痛点进行研究。
一、阅读训练高阶思维
(一)预学单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徐莲君老师执教的科普阅读课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这是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疑问,并尝试着解决疑问。 还承载着培养学生科普兴趣与探究欲望的重要教学目标。徐老师设计的阅读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字新词、科学术语摘录和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上课伊始,徐老师对生字词的处理是一组一组的出现,并且每出现一组,就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两组词语出现后,孩子们借此找到了课文中年两个关键句,这两个关键句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基本路径。关于科技术语,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同时也是课后第一题的内容。为了让孩子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科学术语,老师就把孩子们课前在文中找到的自己认为的科学术语,集结在一起有引导孩子比较判断,辨析出哪些是是真正的科学术语,并总结梳理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不理解的请教他人等方法让孩在理解科学术语。对于阅读单的第三项:提出不懂的问题。孩子们提的问题可谓是包罗万象,在老师带领下把问题进行分类,分成课文内容类、生活经验类和写作方法类。
(二)教学活动设计有梯度,做到学以致用。
提出问题后,尝试着解决问题,巧妙的过渡到了新课的学习。 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合并,筛选问题并解决问题。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问题。学习活动二:默读第二自然段。什么是纳米技术?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徐老师采用很有层次感的读书方法。首先,让孩子先读,画出相关的句子,一纳米等于一亿分之一米。组织孩子们探究,思考想象,一纳米究竟有多大?把乒乓球放在课桌上能看得见吗?操场呢?整个学校呢?整个地区呢?这样一步步引导想想放在地球上?这样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体会纳米之小,显得水到渠成。接下来徐老师还引进了百度百科的资料对纳米技术这一名词的描述。让孩子们对比体会,提问喜欢哪种介绍?孩子说课文里的表达更加吸引人,体会两种不同表达的精妙。
(三)合单元内部资源,有效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作比较的句子进行体会,并联系语文园地中词句段的运用进行处理。做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后以“学校的操场真大。”为中心句来进行仿写练习。学以致用,水到渠成。
纵观本节课,教学设计紧扣单元语文学习要素落到了实处。 整节课容量大又高效,徐老师上的从容不迫,学生们也学得非常专注。课标要求真正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
科普阅读教学课例《蜜蜂》共三大环节:一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二聚焦实验过程,进行高阶阅读(特别是抓住时间线索,梳理时间、事件、观察、结论,在此过程中学习推测,做到了文本内容的前后勾连,然后引导孩子们细读文本,填写表格,学生进行自主归纳提炼)三拓展阅读,感受经典魅力。昆虫记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法布尔是科学家,也是文学家,由此引引出了整本书阅读,把孩子引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闫学老师就是这样教一篇带一本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她独特的文本解读能力让人深深的折服!
二、阅读教学做到位,习作教学水到渠成。
(一)明确各年段阅读要求是重中之重。
朱煜老师的讲座再次强调,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教表达形式,指导方向不错,用正确的理念组织教学,就不会跑偏。
他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以字词为主,在模仿中学习基本与规范的短语和句式;中年级应以段的教学为抓手,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学习基本的段落形式,初步建立片的概念;高年级则要从整体入手,探寻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作者、选材、组材和遣词造句的匠心。
(2) 阅读教学真正教到位,作文教学才会一帆风顺。
让学生愉快地学会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确定作文教学方法最重要的出发点。让学生从不会到会是评价一堂课最基础的标准。理想的作文教学应基于阅读,基于生活积累,基于师生交互,帮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以平等的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差异,以欣赏的眼光指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学生良好的心理机制,让学生获得书写作文的心灵自由。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兴趣是作文的动力,思维是作文的关键,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言手段是作文的重点,面批是最好的批阅方式。
精彩教学课例《我变成了一棵树》,朱老师从“如果让你写童话故事,你想怎么写?”入题,在学好生字新词的基础上,以三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课文中有哪些有趣的想象? 课文中有哪些有趣的句子? 通过老师书里的课文主要内容,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在此过程中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指导读出有趣及蕴含的写作秘密。朱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给我们推荐了大量他写的,或者他读的经典作品,把他习作教学的多年实践与探索经验倾情奉献,我们听的沉醉其中,立志 也要像朱老师那样努力的实践和探索,争做大先生,影响自己的学生,影响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