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夜里,跑去看了《爱乐之城》。这之前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大号,都各种为这部电影造势,烂番茄指数居高不下(直到写这篇时核查还是93%的新鲜度),先睹为快的赞不绝口,更加上之前release的trailer配合瑞恩高斯林影片中深沉的吟唱,在夜巴黎的星空下与静透的塞纳河上,两位主角翩翩起舞,氛围好到一塌糊涂,还颇有当年奥斯卡折桂最佳剧本的《午夜巴黎》 的风情,让人根本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
题目的“LA LA Land”,某人给解释的意思是白日梦、不切实际的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呼应剧中的故事背景地LA也就是洛杉矶,所以感觉上《爱乐之城》虽然没有简洁又切合影片歌舞的气质,却不如港版上映时取的名字《星声梦里人》;最早官方译名没确定时候,这部片也曾被叫做《繁星之城》,与剧情也是相呼应的,看看海报就明白。最不知所云的自然是台湾译名《乐来乐爱你》,都什么什么啊,与他们偶像剧行业《福气又安康》、《命中注定我爱你》什么《敲敲爱上你》这些奇葩名果然一脉相承,比起当年《明天之后》秒杀《后天》的规格,这几年真是堕落到五百里开外,越加没有诚意了(凑齐一国三译一百次可以召唤神龙一统中华吗+手动[doge脸])。当然最没有诚意的是西化太过严重的邻国们,日文直接上“ラ・ラ・ランド”,韩文直接来“라라랜드”,脑子都不动了,拼音文字了不起啊?就你们这些人最没有创意知道不!
话说回来,虽然不是首映场,但当天跑去看《爱乐之城》内心感觉还是颇应景的,毕竟之前以为这是一部甜腻的歌舞片,出彩也应该只是出彩在故事结构简单脉络清楚外加歌曲好听吧。但是我的预期居然与影片出入不小,看到最后一幕时,坐在影院中默默地为片子评了个年度最高分(目前为止,哈哈),并决定把脑子中过来过去的画面写下来,完成这一篇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典型的——影片推介。
为什么起个怪文题“日剧迷眼中的LA LA LAND呢”,因为说实话开场的人物设置和剧情脉络,让我不断地联想起一些看过的似曾相识的日剧故事。说到这里,要提一提影片主线——如果你还没看电影,那么不好意思我这里有剧透~艾玛斯通饰演的女主人公Mia,是位为了梦想而在洛杉矶打拼,试图某天走进好莱坞中心圈成为一名演员的普通女孩子,而瑞恩高斯林饰演的塞巴斯酱,则是爱爵士乐成痴的钢琴手,有着梦想洁癖症,执拗地希望开一间纯粹的经典爵士乐酒吧,形式地址名字菜单什么都想好了就是没钱。两个人生似乎都乏善可陈的年轻人,又似乎都还尚未开始书写人生、有着无尽可能的梦想者一朝相遇,互相激励互相督促,怎么看都是完美契合的伴侣。然而依旧是为了梦想,在梦想之地洛杉矶,两人分手,再次相遇,约定各自追求梦想,走上了人生无可再相交的岔道。
说我被打动,我觉得理由和大家还是一样的。谁还没做过几天白日梦,谁又没为梦想漂泊过呢!影片的最重要的内核,其实也就是这种身处梦想之地的共鸣,这是对观影的所有人一击即中的点。这几天看了一些趁热解读《爱乐之城》的影评,不乏有人为了反热度而行,故意强行解读影片中的价值观,总结出什么“不出人头地爬上好莱坞顶端就是失败者”的歪曲三观加以批判——都不知道这样的人进影院有没有好好观影,是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当3D眼镜看了这部2D电影。君不见Mia哽咽着唱出姑姑残缺却并不遗憾的一生时,对尽管失败也要为梦想一搏的勇敢者的赞许吗?功成名就后的Mia回去曾经打工的咖啡店买咖啡都被解读为“趾高气扬去炫名气”,观影者这么刻意批判,就有点心术不正的意思了吧。
事实上,偌大的洛杉矶城,高高的椰子树,夕阳西下抹上粉红暮霭的傍晚,傍晚笼罩着的流光溢彩的城市,城市里各自怀揣着梦想孤单走在路上的人们……仅仅是这部影片的外壳,就足以让人沉浸。而繁星漫天的格里菲斯天文台,随着男女主角翩翩起舞、影片进入高潮,相信观影的人无一不为之震撼。作为年轻的85后导演,Damien Chazelle不仅技术娴熟,更懂得加深故事的格局,不疾不徐地把控着剧情节奏,适时留白,让音乐的流淌向观众倾诉戏中之戏——这样的导演手法,足见其人的自信。而开篇伊始Mia所处的各种红白对比色,让布景和美术有意识地塑造出从安静到热情的过渡感,从中体会隐含的人物个性、命运暗示,也是越想越有意思。
事实上近几年看电影的过程对我而言,并不是完全的放松与“就事论事”了。作为疯狂剧迷与还OK影迷的我,脑子里不多不少装了看过的许多故事与许多模式,所以经常看设定、看氛围、看感觉时,脑海中会浮现相关的其他作品,这也是为什么我吊诡地把《爱乐之城》和日剧比对的缘故。
因为开场我想起了《零秒出手》。诧异?我一解释你就明白。这部剧当年让富士台月九小小中兴了一下,故事设定是一位不知该继续还是放弃追求职业化的大提琴手,与一位不知道选择突破还是要退役的篮球运动员在相遇后,慢慢互相鼓励,从心有灵犀的朋友逐渐走到一起,也从人生低谷中崛起的故事。也因为如此,原本抱着《爱乐之城》会是HE而走进剧院,不知不觉把两部进行比对的我,再看到“5年后”的字幕,再看到女主嫁人生子良人却不是男主时有点懵逼。当然并不是拿两部的格局、风格进行比较,只是故事设定而已。
而全片中最让我感慨的点却并不仅仅在于“追梦”二字,而是在Mia和Seb出现裂痕吵架分手,互相对对方说出自己的设想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两个人的追求从初次相遇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反转。初见时想要获得试镜官认可、走上舞台得到观众掌声的Mia,与不走“群众路线”,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要做自己心目中最纯粹的爵士乐、绝对不为时代所妥协不弹皆大欢喜的圣诞曲非要放飞自我丢掉工作的Seb,变成了那一刻奋力笔耕自己心目中的独角戏,不管有没有观众来捧场都要演自己的故事的Mia,和听从妹夫规劝,尝试在濒死的纯爵士乐中加入与时俱进的新鲜元素,以获年轻一代的支持来曲线救国的Seb。看,最美好的爱情,其实就是你变成我,我变成你,不知不觉,我的梦想有了你的影子,你的追求也透着我的人生——这也是无论是不是走到了最后,这段爱情都足以令人感怀的原因。
未曾公映过的日剧《东京朋友》里,被aggressive的隆司捡来莫名其妙当上乐队主唱的玲,从没有梦想的乡下小姑娘,渐渐开始爱上了这个隆司送给她的梦想,慢慢尝试着练习吉他,学习写歌,羽翼渐丰成为了真正的主唱,无论是爱情还是梦想,都再也绕不开隆司的影子,然而两人遗憾地渐行渐远,在SP里隆司迷失纽约,玲飞过去找到他、鼓励他,却也依旧在归期踏上回程的路继续自己的乐队与梦想,好像每个人都是一座城,而遇到相知的人,你的城里都装扮成了她(他)喜欢的样子。
然而不管怎么走,我们到最终都是要回归自己的,一度变成了Seb的Mia,享受着观众拥趸为她带来的满足感;而事业上为了听众认可而妥协的Seb,最后真的开了自己的酒吧,就演奏自己心目中最纯粹的爵士乐,难道看到这部分时你心中没有闪过丝毫“报复社会”的快感?或许我们每个人在向着目的地前进的过程中,都要被打磨塑造、学会圆融,可仍然是内心深处最初的悸动才能带我们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吧。
如果去不到想去的地方呢?
听着Mia深情的吟唱,或者你会知道,除了被忘却以外,还可能因为勇气可嘉而成为某人内心的灯。或许吧,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不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悲剧,生怕一个选择做错就万劫不复,也因此,反而容易被最为稳妥的抉择所圈住吧。
所以,《爱乐之城》,也是送给勇敢者的歌。
P.S.电影最后唯美的闪回,Seb深情弹奏起《City of Stars》时,另一个时空里Mia与Seb的初遇,当你以为Seb要和Mia说句话而非拂袖而去时,他直接吻上了Mia的嘴唇,这一刻的冲击力让人无以言说,这就是电影,我们所想的“如果……的话,会不会”的那一部分,真真切切在你眼前延伸开来时,内心的怅然若失却被一击即中蔓延而上。随着乐曲落幕,一切即将回归平静时,情绪却全被调动了起来,只能看着在巴黎星空下翩翩起舞的Mia和Seb,长舒一口气。
最后表白高司令的嗓音和表现力,石头姐也在几场重头戏里以可圈可点的表现一洗我对她《绯闻计划》里俗套女演员的印象,整部影片真的强推,并期待接下来这一年,出现许多刷新我年度最佳的好片,日子还长,且行且珍惜,爱所有人,么么哒~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