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进一步了解到拥有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与态度的差别。
无论是哪种思维模式,我们都想要获得生活中的成就,也都会渴望成功。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对于这两种人来说,成功与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颠覆传统成功的认知
如果让你给成功下一个定义,你觉得什么才是成功呢?恐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爸爸妈妈会觉得能够培养出来优秀的子女,他们就是成功的;
企业负责人认为能够成功提升自身的价值,便是成功的;
高三的学生们觉得能够考上一所心仪的院校便是成功;
有些人将成功定义为获得大量的金钱;有些人将成功定义为别人的高度认可;有些人觉得成功的人就应该拥有一个理想型的伴侣……
本书的作者说,在她年轻的时候,她希望自己拥有一份光鲜的职业,挑战不高,也不需要承担太多风险。她希望能够拥有这些,作为身份的象征。
而我们审视这一句话,似乎从中会看见很多人的影子,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成功,究竟希望其给我们回馈些什么?
好像很多人都将成功作为一种标签,用来证明自己。被别人称为是成功的,才是最终的成功。
那么我们也要考虑到另一方面: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希望得到的成功,可成功不是可以平等地光顾每一个人,失败便出现在了一些人的身边。
有人说成功与失败只有一墙之隔,你奔向成功的路上,失败也就与你形影不离地并肩同行。
当遭遇失败,那些将成功当做证明的人会怎样呢?
我们上次说道,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固定型的人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有的,无法改变;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此时面对成功与失败,两种人又产生了变化: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尽力的地确保自己会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是应该永远成功的,如果失败,只能证明自己不够聪明,从而否定自我;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成功意味着扩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显而易见,当两种思维模式呈现出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为了保持自己足够聪明的标签证明,会主动放弃很多的尝试机会;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便会欣然接受很多的挑战,即便这个挑战会暂时地暴露自己的短处,而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重要的是能够借此机会,不断地提升自己。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们,哪些行为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支配之下的?哪些又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下的呢?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不错,是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家长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有一天,大家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我发现,他从不参与他不擅长的游戏。
比如我们倡议一起玩剧本杀,他会拒绝加入我们,当我们谈及到他所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的时候,他也会闭口不谈,不愿意参与讨论。
而与他的多次谈话中,我发现,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短处,而在他所认知的领域中,他做得都很不错。
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这个毛病,每个人都在不断追求着完美,一旦被认可成完美的人,被贴上标签,形成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想要掌握着事情发展的走向的欲望便会越来越强烈。
而当事情具有挑战性的时候,为了规避风险,这种人往往会拒绝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所以传统认知下的完美,究竟是否完美呢?而成功真的只是我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吗?
2.认识成功真正的意义
有人觉得成功一定属于那些非凡的人,那些一开始就被上帝亲吻过的人。
而我们往往只关注那些成功人表面上的成就,却未曾深入地了解,对于成功本身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测试,将学科知识做成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档,让那些以往被高度赞誉过的学生们依次作答。
当学生们答完初级的试题的时候,考试人员竭力地去夸赞这位学生的表现以及以往优秀的成就。
在这之后,考试人员会询问其是否要挑战高难度的试卷,并刻意强调高级试卷的难度。
这个时候,学生们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另一种便是止步。
当面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关于成功的意义,便逐渐地转换成两种。能够接受挑战的学生表示,他们更享受整个挑战的过程,这让他们兴奋。
因为这次的挑战,有些学生甚至爱上了这种类型的题目,并决心回去多找一些来做。
而下意识地规避失败风险的人,可能就错过了一次成长的机会。保持原有的成就才是最为重要的。成功的意义只是证明自己足够优秀。
成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当你更加将思维的重点转向于从整个过程中收获到的成长的时候,成功的意义便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结尾处的结局。
上次我们也强调过,失败与成功总是相伴而行。失败会对成功的意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成长型思维的人就不害怕失败了吗?事实上,失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它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能够从失败中获得收获的人,才能够真切地拥有成功。
除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还有些时候,成功的感受是从别人身上获得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将自我的成功视为自身优越感的体现。
如果有一份策划案,你的同事未能完成的很好,而你却出色的完成了,两相对比之中,你有没有为自己提升优越感?
“他的工作能力一直这么烂,而这对于我来说却异常简单。”
你的失败意味着我的成功,或者说你的成功意味着我的失败,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圈困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
所以,成功的意义不在于攀比,而在于实现自身更多的价值,侧重点一旦出错,你将会陷入进对比的无限痛苦之中。
3.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例子:
小时候,我们都遇到过一个选择题,在矫健但是心态浮躁的兔子和缓慢但稳健的乌龟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努力的重要性,但是却给努力一个坏名声,我们当中真的会有人希望自己做一只乌龟吗?
它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且人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者才有机可乘。
这就造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觉得努力是那些庸人才会做的事情,努力会使得自己身上的“光环”逐渐消退。
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表弟在北京的一所音乐学院读大二,他对于自己的所选择的专业极度热爱,倾尽心血。每日认真地学习好自己的课程的同时,还会去蹭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但是聊天的时候,表弟和我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宿舍有一位室友,每天很晚起来,从不去上课,一到半夜的时候,却爬起来进行创作,而且往往是,创作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自我感觉却十分良好。
这样的人,便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人,在他的眼中,像是表弟这种每天奔忙学习才能创作出来的人都属于没有天赋型,而糟糕的是他将自己归结于天才这一类。
这真的是一个可悲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里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为什么努力会如此让人厌烦呢?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认为了不起的天才是不需要努力的,努力的需求会为你的能力笼上阴影;
而另一种便是给自己一个借口,就像最后表弟和我说的那样:
在一次测试中,那位室友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他会自我安慰到:
我没有去上课已经做成这样,我是具有天赋的。
这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通过这一篇的阅读,相信你已经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颠覆,并且也找寻到了当失败来临时调整的方法。
努力的人从来都不是因为不够聪明,相反,正是因为足够聪明,才懂得更加努力所能够带来的价值。
可能有人会问:那天才真的也需要努力的吗?平凡的人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那种程度的吧?天赋究竟有多重要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文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