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始了,目标计划依然是老话题,凡事预则立,如何让年初制定的目标不会成为年底倒掉的flag,需要对目标进行设计。
最近听了一位人生设计教练的公开课,提到目标设定时要避开的几个坑,其中一个就是:不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个应该是我们很多人在定目标时会写的,我自己的目标就是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家。那这位老师为什么觉得这个是坑呢,她倒没有说这种目标不好,而是她认为成为解决某个(类)问题的专家会更加聚焦。
在10倍好的课程里有介绍引领性指标和滞后性目标。比如实现销售额30万,拓展10个新客户,做出一套引流课程,这些都是滞后性目标,是属于结果性质的。而引领性指标,指的是能够有效帮助达成结果的指标。例如,掌握20种引流方法,联系20位潜在客户,与三位重要客户沟通拜访。
引领性指标怎么确定?10倍好课程里有一课叫增强回路。可以结合增强回路的各个环节。
定位环节,与提升核心能力相关。
交付环节,与提升客户体验相关。
销售环节,与获取更多客户相关。
根据这三个环节,要梳理出可量化的引领性指标,梳理出来后会发现需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但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去做增强回路上的事情,且能对目标达成更有效的事。这时要对上述事情的优先级进行排序。
如何排序?首先可以看下当前增强回路上的哪个环节是瓶颈。要把80%的时间精力用在解决瓶颈问题上。
其次,看看哪些事情是必须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交给别人或者借力,通过别人的资源来解决的。
根据这些方法,我对自己2023年的目标进行了重新设计并设定了引领性指标。并通过瓶颈分析对引领性指标进行排序,并梳理哪些是必须自己做,哪些是可以借力的。
如果你对上文提到的一些理念和概念有启发或者疑虑,欢迎与我交流,祝愿大家2023年都能在目标达成之路上做少得多,实现10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