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年励志
第十五节 学校的印象
我坐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幸福的脸上始终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微笑,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可是我并不孤独。行囊憋憋,只有两件换洗衣服,没有皮箱,没有旅行袋,只有一个小兜子。虽然去时两手空空,归来时我的头脑要装满所学的丰富知识,要努力学到称职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不枉费这么多年的辛勤努力。
护士!护士!你在我心里从来就没有一席之地,打针,换药,我最怕见血了,一见针就头晕。我得用怎样的毅力克服恐惧心里。记得有一次割稻子回来匆忙吃点凉饭,太累了,倒炕上就睡着了,半夜胃里一阵抽筋,把我痛醒了,父亲没回来,小妹妹睡的正香,我猜想那时应该是半夜了,我咬牙坚持着,别哼出声,可是胃痛一阵紧似一阵,没有一点好的迹象,如同有一只手在胃里撕扯,揪得我上不来气儿,撕裂般的疼,当时汗珠子从脑门上渗出来,头发像被洗过似的,只感觉恶心,头晕,眼前一黑一黑的,挺了一段时间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叫小妹“中宪快起来,上卫生所找刘大夫,我肚子疼的挺不了了”。叫了五六遍她才揉揉眼睛起来了,我让她拿手电筒去卫生所找刘大夫。我家离卫生所有十来分钟路程,夜深人静,我真不忍心让她一个人去,平时她胆子就小,晚上连上厕所都要我陪着,今天实在难为她了。她看我疼的那样,还安慰我“姐我不害怕,姐你挺助,我一会儿就回来”!穿好衣服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刘大夫就来了,问一问病情,量了体温,他说给你打一针吧,我疼的两头扣在一起,觉得自己奄奄一息了,我还对刘大夫说“给我开点药吧,我怕打针”。他边说吃药太慢边掰开一个玻璃瓶,当他抽好药,酒精棉球刚挨到皮肤,马上紧张起来,肌肉绷的紧紧的,好像打针比胃疼还要疼百倍,刘大夫看我那么紧张,告诉我放松一点,不然针打不进去,让我深吸气,待我稍微松口气的一刹那,针头瞬间扎进皮肤,我一激灵肌肉又紧张起来,恶心,胃里的东西直往嗓子眼涌,刘大夫一边推药,一边按摩,针差一点没拔出来,打完针以后,刘大夫说“真没有想到,你这么坚强的人,还这么怕针,打针有你胃疼的厉害吗”。我说“我是纸老虎外强中干,别看我在困难面前那么刚强,在疾病面前是弱者”。我不但看不了别人打针,连看见别人流血腿都抽筋。我俩说着话,不知不觉胃不疼了,我好奇怪“你给我打的什么灵丹妙药,这会儿一点也不疼了”。他从药瓶子里倒出几片白色药片,很温和的对我说“你是胃痉挛,我给你打一针解痉药,一会儿吃一片药,灌一个热水瓶用毛巾包好暖一暖肚子,明天就能好”。这是自打一小姐姐领我到六姑姥爷家打针以来第二次打针,我始终对医疗没有好感,可是现在竟然是护理专业就是干打针的活,而且是终身职业,我必需克服畏惧胆怯心里,接受命运的安排!对得起护士这个白衣天使的称号!
我坐在火车上回忆着过去的一个个小事儿,憧憬着未来一个护士的每一天,不知不觉七个小时过去了,随着广播员清脆悦耳的声音,哈尔滨火车站到了。我从行李架上拿下乡土气息浓郁的花棉被,拎着小包紧随人群向出站口挤去,刚走到检票口,一眼就看见大幅横标“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报道处”,那里停着一台解放牌汽车,已有很多学生往车上递行李,我也三步并做两歩赶到车前,接站的老师问清我的情况,帮我把东西举到车上,我上车以后看到那些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儿还有为数不多的男生,这些就是我的新同学了,我问她们是哪儿的,她们大多来自吉林省。
我把着车厢上的护栏,回头看了一眼哈尔滨火车站,真气派啊!广场特别大,绿化的特别好,广场四周是高大的杨树,远处是各种欧式建筑,红墙绿瓦,洋气宏伟,我这个屯二迷糊两只眼睛都不够用了,看哪里都新鲜。
出站口没有人了,司机发动汽车,拉着我们三十多人沿着宽宽的柏油马路向城里开去。只有十来分钟,学校就到了。
那是一座古老的灰红色三层建筑小楼,楼的正门是紫檀色大门,门边上是一块大牌匾上面几个大字“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推开大门,走廊是争光瓦亮的水磨石地面,楼梯都是红色地板,对着大门是正楼梯,两边还有侧楼梯,都是紫檀色楼梯扶手,楼内采光明亮。我们被安排在大教室,点名,分班,分宿舍,领餐具,换饭票。我被分到护士一班,我们班基本都是哈尔滨铁路局和齐齐哈尔铁路局录用的学生,吉林局只有五名同学,有吉林联化的杨桂君,有郊区江南的王兰杰,有九站农研的郭晶,有吉舒煤矿的刘丽群,还有郊区金珠的我。我们住的宿舍在离学校大约十分钟的铁路独身宿舍五楼。一个房间上下铺,住十多个同学。
我们学校虽然面积并不太大,但是却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资格学校,解放前是东北铁路卫校,校长是局级干部,老红军。学校建筑不算太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解剖室,生理室,病理室,化验室,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具老师说我们学校供学生解剖的屍体就有一百多具,一般的医学院校都没有我们学校多,可见我们学校的家底有多厚。师资力量也过硬,教学设施齐全,教室宽敞采光好,都是青一色的红木地板。除在校未毕业的老生外,这次一共招三个班,两个护士班,一个医士班。
这次重新走进校门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跟上中学不一样,这是专业化的学校,目的明确,为铁路医院输送护理人员,以后工作基本定性。每个学生每月助学金十三元,我因为是少数民族,国家多补助两元,我们班有五个同学可以享受补贴,她们分别是,两个满族,一个回族,一个朝族,一个鄂伦春族。
学校伙食不好,早晨一般是玉米面糊和玉米面发糕,中午一顿细粮,几乎少有米饭,都是馒头,菜百分之八十是水熘土豆,晚上是发糕或玉米碴子粥,菜汤。男生都吃不饱,钱不够花还得家里贴补。我对学校的伙食很满意,比我在家上中学时强多了,起码能吃饱,我的十五元钱助学金只用六七元就足够了,还能节省一半买日用品,洗澡,乘车,逛公园。
我在我们班年龄排老二,老大是班长张铁风。我入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来学知识的,其他什么也没有想,即不是来享受大城市的风采,也不是来镀金。都二十二岁了,还特别的单纯,连教导主任的面子都不给,到手的官都推出去。对有些人来说吧唧还来不及呢,我算是傻透腔的那一个了。
在入学教育时,教导主任李老师看见我的档案,知道我在农村时担任过团书记,就找我谈话,让我担任护士一班团书记“你在农村是公社团委委员,大队团总支书记,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才能,能说能写,到了新的学校,还得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帮助老师把班级管起耒,你们班同学都是来自四面八方,希望你多做同学工作,还做你的老本行怎么样”。李老师五十多岁,个子不高但是很精明强干,像个学校的红色管家人,除了教学其他所有事情都归他管。我看着李老师即严肃又慈祥的面容,轻声的说“李老师,我恐怕是不能胜任团书记的工作,第一咱班有两个党员,她们更适合这个工作,第二我在班级年龄算大的,学习起来很吃力,我怕跟不上,还是别让我当团书记了”。李老师看我这样推脱,可能是生气了,脸子当时就很难看了“让你做团的工作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要好好考虑一下”。我也看出了李老师的不高兴,就把话拉回来说“不然让我当团委委员也行,协助书记工作,我一定能配合好”。李老师怔怔的看了我一会,他一定会想这个农村的孩子怎么这么二啊!过了一天,宣布班干部时,我果然是团支部的组织委员,班长党员张铁风,团书记是党员于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