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助手的帮忙,我确实省心不少。该晨读了总是催着问:老师,周三是什么内容呀?我们要布置板报,我们要……有了他们的催促我再忙也会为他们找到将要学习的古诗的题目。昨天下午第三节课学生要求准备,我也来了兴趣——不如我来布置黑板吧!我拿起粉笔布置起来,学生呢,有的写作业,有的在A4纸上抄写古诗,这样我们互不打扰,忙起来。“老师画的画真像!”“老师的画真漂亮!”“老师画的真好!”“咱么老师怎么这么会画呀”“我也要像老师那样画”……同学们的称赞声不时的传入我耳朵,我心里真的很高兴。接触处这帮孩子已经快三个月了,我们彼此在慢慢的熟悉,了解,渐渐的也让我逐渐喜欢上了他们。在他们的赞叹声中,我完成了板书。看着自己的板书,我觉得还有点惭愧,在孩子的眼里是那么的好,可是在我的眼中却是很幼稚的。
周三早上到校,李熙悦同学正忙着登陆电脑,于艺曼在边上急得,见到我说:“老师,电脑出问题了,怎么登也登不上,我俩个都试了好多次了!”“别着急,慢慢来,我试试”我接过鼠标,试了几次才登陆上。紧接着于艺曼说要抢麦,我说今天就算了吧。咱们多练习读读,在打卡中展现咱们的风采吧!
今天早上我们跟随着张老师一同学习了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听着张老师的讲解,学生入情入境,对古诗理解地非常透彻,将诗中的景物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这对于孩子们的古诗作画帮助会很大。接下来,我们采用互读的形式,第一次互相纠正字的读音,第二次我们在读诗时掌握诗的韵律,第三次结组展示,评出最优班级展示。“你看,我们多得多认真!”最后,于艺曼和张宇飞同学在班级展示,学生们鼓掌欢迎,她们的视频将出现在小打卡中。
接下来的古诗配画孩子们更是游刃有余,你看她们画画时多么专注,将听诗时的景象尽情展露,让我都为之不由得窃喜!孩子们成长得真快,能力在不断地提升!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我想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彩虹花晨读!离不开彩虹花的辛勤付出的所有老师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