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实现“精神减负”

  国家和山东省为教师减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4年4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2024年8月26日《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山东省各地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减负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估、考核评比活动,以及与教学无关的投票、答题、宣传、站岗执勤等活动。同时,建立健全投诉机制,畅通投诉渠道,保障教师在被摊派非教学任务时能够有正规的通道提出质疑和意见建议。综上所述,国家和山东省为教师减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仍然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教师能够真正享受到减负带来的实惠。

  早在十多年前,高中课改就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突破,打破了几百年来课堂教学的传统。学生课前自学,有利于学生上课有针对性的听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过程中同学间的共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后的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暴露学习的缺陷,使教师的教有的放矢。“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过重的可以负担。

  所以说,减负真的不难,但是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把课堂教学中的付出提到课前,帮助学生设计自学任务和问题,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组织学生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倾听学生的展示,点拨学生学习的缺陷,帮助学生把学习引向深入,使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新形势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以教为主的教学逻辑转化成以学为主的教学逻辑。师生所以负担过重,主要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低、效果差,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实现减负增效,以及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建设、提升心理韧性,是实现“精神”减负的重要方面。第一,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和愿景。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和愿景,确保学生明确了解并认同这些规则和愿景。通过制定班级规则,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减少班主任的直接管理负担。第二,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团队。选拔并培养一批有责任心、能力强的班干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通过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和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第三,优化作业布置和反馈机制。班主任应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确保作业量适中,避免学生负担过重。采用有效的作业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团队建设活动等,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放松和娱乐的机会。活动设计应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最后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建立定期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做好心理建设,提升心理韧性。与同事、领导、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在面临压力时获得支持和帮助。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加入教师心理成长团体,以便在需要时获得专业支持。通过研究正念冥想、乐观思考和自我激励等方法,培养积极的心态。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期望,以减少不必要的压力。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提高自己对工作的满意度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和愿景、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团队、优化作业布置和反馈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及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等措施,可以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实现减负增效。同时,班主任通过建立支持系统、培养积极心态、增强自我效能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会放松和应对策略等方法,可以提升心理韧性,实现“精神”减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