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雅/文
读《小径分岔的花园》一书,实是一个机缘巧合。那是2019年7月10日,乘坐飞机赶往杭州的路上,百无聊赖,随手翻到一本放座位上的小说,本对这类小说是毫无兴趣,可也无事可做,将就看吧,才发现竟被书中的人与事深深吸引,这是一个侦探小说,讲述着谜一样的故事。
这是博尔赫斯的一篇小说,这位擅长于写虚幻小说的阿根廷作家曾经说过:“没有一部作品不是其时代的产物。”这部小说的背景是一战的欧洲,主人翁中国博士余准是一个身在英国的德国间谍,遭到英国军官马登的追捕,之后在汉学家艾伯特的家中枪杀了艾伯特,目的是要把艾伯特这个城市的情报通报给他的上司。
题目中的小径分岔花园“并非真正的花园”,作者是用一个故事揭示了时间的本质,他想象,每条时间线像迷宫的道路一样延伸出去,平行或者分岔。他描述了所有的可能。故事里的人物可能会在某一章里死去,又在后一章里出现。很明显,这样的小说并不会被人们理解,他的手稿也险些遭到焚毁,他的迷宫也没有被人发现,但一个出家人却坚持要刊行,这个关于时间的迷宫流传于世。
在读到最后一段之前,我们可以很准确觉察到谍报人员余准的作案动机。这位德国间谍行迹暴露、他知道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会被对手
杀死、他像所有面临死亡的人一样虚弱和怯儒,但出于职业本能,他要把自己掌握的情报传送出去。他拿出电话目录,决定谋杀一位住在郊外的英国汉学家,因为这个汉学家正好和联军要轰炸的城市同名、消息登出来之后,德国人马上会明白他传递的是什么信息。这就是这部小说繁复的框架,德国间谍传递信息的高超手段,很容易让读者“买椟还珠”。
真正的“珠宝”是这位间谍和汉学家的对话,就像博尔赫斯笔下那些蹊跷的情节一样,这位间谍正好是中国文人彭取的后裔。这位中国哲人曾经是云南总督,他精通天文、占星、棋艺,又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他在人生的巅峰时期隐退,开始修建自己的迷宫,写一个故事,或者这其实是同一件事。“俄罗斯套娃”又去掉了一层,我们进入文本更深的一层,进入这位东方哲人修建的“花园”,这座花园也是汉学家研究的对象,这个自诩为英国蛮子的文人,在他居住的乡间也修建一座迷宫一样的花园,在所有分岔路口,只要向一个方向走,就能走出去。
草草浏览完,突然想起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先把人生看得悲一些,遭遇苦难时,才会以平常心去面对,躲过了更会窃喜。” 以这样的心态走长路,苦,才不会给我们那么多的打击,我们才会有更多赢的机会。
是啊,不管人生经历着何种的挣扎与挑战,那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