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多篇文章都在说延迟满足这个话题,这里强调延迟的是欲望,要“慢半拍”,同时也强调最终“实现欲望满足”。
人活着无非就为两个字,一个字是“情”,一个字是“欲”,活着的终极目标还是要满足情欲。当然,作为社会动物,情欲满足首先要延迟,然后是程度,想一下每个人恋爱过程就明白。
从生活例子,来解读物质层面“延迟”必要性。
很久之前,去某个单位处理事情,同事遇到一个比较熟悉的人,临走时候熟人说刚从院子采摘一些方瓜,要我们顺便拿点。我婉言拒绝了,同事觉得挺不错的食材,就拿了几个。后来听说,同事熟人很不爽,说不过“让让”罢了,没想到真的拿了哈。
这是小事,无关大雅,不过稍微延伸一下,涉及更加多的现实诱惑,倒是揭示一点延迟满足的意思来,面对物质诱惑,要暂停止,延迟下,再作决定,放弃也是选择。
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诱惑很现实,不过延迟再做决定这是必须的。
所谓文明,就是压抑欲望延迟满足的过程。如同孔子夸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
再看心理层面的延迟满足。
这里主要说情绪管理,理解情绪背后心理需要的延迟满足。基本情绪有四种,即喜怒悲恐。怒,来自当下事情的诱因,这是我们要重点管理的。悲,源自过去事情的诱因,会发展为抑郁。恐,程度严重会成为指向未来的焦虑。
这样,抑郁与焦虑都不是当下时态的情绪,需要变回到当下来处理。或者说,这些情绪大都来自当下情绪,没有及时处理发展严重的结果。
怒是当下情绪的代表,表现为生气、愤怒。如果不能控制好,会变成抑郁或者焦虑。我们知道哀伤五阶段就是:否认、愤怒、妥协、抑郁、接受,这就是先有了愤怒才有抑郁,先指向外面后返回自己。
因此,管理情绪最主要最急迫的就是处理愤怒,处理原则是不求最好只求避免最差。所谓避免最差,就是避免恼羞成怒当场爆发,变作攻击吵架喜形于色。
有个故事,某地方长官在公共场合,一言不合,一巴掌打到下属脸上,引起社会哗然。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可是知道不等于做到。
打脸不要紧但别当面,这就是处理愤怒的最差情形,也是底线思维。当然,个人如此强调,也说明处理好很难。
比如,人性喜欢报喜不报忧,那些不同、指责、否定,甚至原本普通一句话,可能无意触碰了这个人某个“情结”,好比无意被碰触到的伤疤,本能的会怪罪碰到自己的人,而不是反思自己伤疤何以如此脆弱敏感。
最后说下社会关系层面的延迟满足。
许多事情存有潜在风险,哪怕看似“板上钉钉”,拍板者也会兼听则明,研究考虑,不会立即表态。
对于两可事情更是如此,谨慎没有错,不要急于求成,许多困难复杂事情,也是反复思量,事缓则成。
分享个朋友说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民政局五个工作日只有一个工作日是办离婚的。大部分人怒冲冲地去,但是被动情形下不能离婚,回家琢磨两天,愤怒就烟消云散了,民政局的这个工作规划拯救了很多婚姻”。
上面这些,围绕生理物质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关系层面等各种欲望,指向延迟满足必要性,用姜文导演的电影来说,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
“让子弹再飞一会”,就是围绕情欲需要,努力做到延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