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写字,妈妈看到了,这么歪歪扭扭的字怎么好意思给老师上交啊!不符合我追求完美的性格!于是橡皮擦妈妈上线,只要孩子写的不符合妈妈的“印刷体”要求,妈妈就拿着橡皮擦了让孩子重写。
孩子做数学题,一道题要反复做很多遍,追求最优答案。孩子经常战战兢兢,生怕哪一步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又被清空作业本。
孩子英语打卡,录制了一遍又一遍,注意发音、注意表情、注意流利度,不符合要求那就重来!
在一个个的日常生活片段里,“橡皮擦妈妈”的人设稳稳的立住了。
橡皮擦妈妈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她说,做事情要认真,学多少东西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有个认真的态度。事实如此吗?的确如此,但一定还有它求:呈现的结果要漂亮,要完美,要符合我内心设定的标准,不然我会不舒服、过不去、睡不着,让老师看到了也没面子。
橡皮擦妈妈没有错,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更加注重的是结果的满分呈现,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每擦一个字,都是在提醒孩子:你不够好,你做的不对,你不行......甚至有的妈妈还会追加评论:你怎么这么笨啊!你能不能认真点!你是我生的吗?...... 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孩子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习得性无助的解释: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否定,他就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确实是很笨。而事实上,孩子不是真的不行,只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孩子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从而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当妈妈们抱怨说,我的孩子学习就是不努力、我的孩子总是粗心大意、我的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的时候,也要好好的思考,我们给孩子营造的是低自尊的环境还是高自尊的环境呢?
RR妈妈就曾经是这样一位橡皮擦妈妈。看到孩子写作业就着急,总觉得女儿在糊弄,忍不住要提醒孩子。自己也觉得给孩子的压力有点大,可就是忍不住啊!
妈妈很自责,觉得自己无法与孩子共情,但又找不到自己放不下控制的原因。
但是妈妈非常努力,不仅自己不断学习育儿知识,还不断地思考自己的成长与女儿的成长之间的关系。并且愿意闭上眼睛,在实际的育儿中尝试改变自己,要知道这一步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是很难的。但在迈出这一步后,幸福也会很快降临。
不仅打开了与孩子沟通的管道,也收获了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
放掉内心的控制,学会对孩子放手,但不撒手,在一旁以欣赏的眼光看着孩子,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她,在她获得进步的时候为她鼓掌,这就是RR妈妈做的改变。这个过程不容易,相信妈妈经过了很多的努力,内心有挣扎也有焦虑,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让我们都努力的做一个学会欣赏孩子的妈妈,告别橡皮擦模式,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给孩子一点空间,让ta学会把控自己的节奏。也给自己一点空间,把专注孩子成长转移到专注自身的成长上来!做个美美哒永远18岁的美妈!
只有忘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孩子发展出某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