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概括
一、计划的含义与特点(选择、简单)***
广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等整个计划工作的全过程
狭义的计划指具体的安排
计划的内容可概括为:5W1H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y--为什么做?(原因)
when--何时做?时间
where-何地做?(地点)
who--谁去做?(人员)
how--怎么做(方式、方法、手段)
计划的基本特点(选择、判断)**
①目的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组织目标)
②首位性(计划相对于其他管理职能而言处于首位)
③普遍性
④适应性
⑤经济性(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产出)
二、计划的作用(简答)***
1、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
3、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
口诀:两效风控
三、计划的类型
1、按计划的形式分类
使命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
规则: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方案:一项综合性的计划
预算:数字化的计划
2、按计划的期限分类:
①长期计划:大于五年(纲领性、轮廓性)
②中期计划:衔接作用
③短期计划:一年内(详细、具体)
3、按计划的性质分类
战略计划:①周期长,涉及广,计划目标弹性大,②核心任务是设立目标 ③是战术计划的依据
战术计划:①解决实操中的问题,时间短 ②假设目标已存在 ③是战略计划的落实
四、计划制定的程序(选择)*
评估计划--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可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
五、计划工作的原理(选择)***
限定因素原理(木桶原理)
在制定计划时,必须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
许诺原理
指计划必须有期限要求,且计划长短与任务量成正比
灵活性原理
指要使计划具有适应性,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但在执行时,则必须严格准确,要尽力而为,不留余地
改变航道原理
定期检查和调整,总目标不变,应变能力
第二节 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的重要性(简答、论述)**
战略计划: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较长时期(一般为5年以上)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1、战略计划是协调组织内部活动各种活动的总体指导思想
2、战略计划使决策者必须从全局考虑问题
3、可以减轻升职消除意外的市场波动或事件对企业造成的问题
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是维持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
两者的不同战略计划长期计划
计划类型可改变性质全面性
参与者少数高层领导各层管理人员
着眼点外部环境组织本身
二、战略计划的过程
1、愿景和使命
愿景:
构想和设想,展望和憧憬
规定着组织做事的正确性
回答了:追求什么
使命
组织存在的理由的价值
组织的人生观
为谁创造、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2、目标
SMART原则--五个要素: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限性
3、战略环境分析
①分析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直接环境或微观环境
广泛影响--如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
②分析内部条件: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文化分析、资源条件分析
4、战略选择
①总成本领先战略 ②差别化战略 ③集中战略
5、战略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 计划的方法与技术
一、目标管理(选择、简答)**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首创,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目标管理就是由组织的员工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目标管理不同于危机管理,压制管理
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效率主义二者的结合
目标管理的特点
1、员工参与管理
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3、强调自我评价
4、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的程序
1、确定目标
2、目标展开:目标分解、目标对策,目标责任
3、目标实施
4、目标成果评价
目标管理的意义
方向标(定方向)
助推器(激发工作热情)
调控阀(明确责任)
刻度尺(保结果)
二、滚动计划法
制定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
逐渐向前移动
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
特点:分段编制,近细远粗。长短期计划紧密结合
优点
1、各阶段计划的衔接
2、较好解决了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
三、甘特图
特点: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
应用范围:项目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资源管理系统(ERP)或其他的任务资源分配的相关领域等
因时间关系,思维导图就不放了,明天进行复习及尝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