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铿被害,正是陈炯明与孙中山为北伐之事闹得水深火热之时。
自打下广东地盘后,孙中山迫不及待要出兵北伐,以实现武力统一全国的梦想。他认为军政不统一,则无法实现民族、领土、内治、财政的统一,从而“军政”、 “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亦无法完成,最终三民主义也无从谈起。
而陈炯明则认为,广东连年兵祸,民生凋敝,难以负担北伐的巨额军费。当务之急应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并提倡西方国家盛行的“联省自治”政治理念,反对出兵北伐,掀起无休无止的内战。
有人认为,说邓铿与陈炯明私谊甚笃不假,但邓铿是孙中山的坚定拥护者,支持北伐,从而引起陈炯明或其他亲信的嫉恨,个人私谊让位于政治选择,从而遭到杀害。
在孙陈争执中,邓铿究竟是站在哪一边的呢?
老同盟会员张醁村当时任陈炯明的军务处长,他在回忆录中的一个细节,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其回忆道,邓铿曾经将其老师周善培的一封信给他看(邓在广东将牟学堂读书时,周善培任堂总办),信中有这样的字句:“竞存(陈炯明)主张切实可行,中山虽悍,亦必服善,如不服善,尽可各宣所怀”。
张醁村还透露,周善培来广东之前,由邓铿征得陈炯明同意,计划安排广东民团总局的位置给周。而邓铿遇刺的当天,正是其亲赴香港迎周善培,回到广州在大沙头火车站即发生被刺案。
周善培信中内容明显是支持陈炯明,倘若说邓铿与陈炯明的理念有悖,他显然不会将周善培的信件给陈的亲信看,更不会亲自去香港接周来广州。
张醁村的回忆录是解放后在大陆写的,陈炯明早已成定位为反派”,张老先生全然无必要虚构这一细节为陈炯明开脱。而周善培的政治倾向,也符合其回忆所述。
早年与邓铿共事的罗翼群曾回忆道,邓铿虽军人出身,然平日颇受儒家思想感染,外虽严,然内常存恻隐之心,批示军法案件时尤为谨慎,他曾言“凡人生于天地父母,何等艰难,死者不可复生,而生死之间,操于吾人之笔端俄倾,可不慎恐...”
从邓铿这一细腻心思看,其在穷兵黩武与保境安民中会如何选择,或者多少可一窥其中。
邓铿在大沙头火车站遇刺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要求抬去粤军总司令部,他要去见陈炯明。
两人相见,四目泪下,陈炯明安慰说,会去医院看他,邓铿却说:“切不可来看我”。多人证实,邓铿应认识凶手,邓铿的夫人李顺春也回忆过,“枪杀仲元之凶手,是仲元见过面善之人”。
邓铿奄奄一息中,有人让邓铿写出凶手名字,被现场一党国要人阻止,避免尔后冤冤相报的祸根),他急切要求去见陈,显然是要提醒什么,而“切不可来看我”,应是为陈的安全考虑。
显然,邓铿应清楚自己是被谁所害,倘若认为是陈炯明派人来杀他,他绝不会要求第一时间去见陈。这违背正常的人情伦理。
邓铿被刺后不久,陈炯明下野,在乘车返惠州时,有人看到李顺春也在送行行列,且上车坐在陈炯明侧,与其惜别。假若真有杀夫之仇,邓夫人万不会为陈送行。
(未完待续,竟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鼓励吧。关注我,看真实而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