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分享的是《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从损失厌恶心理,聚光灯效应及替代性报酬三方面,为我们建立更理性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帮助。
<1>损失厌恶心理
几乎没有人喜欢“损失 ”这个词,它不同于“断舍离 ”那种自我精简的做法,更多是代表着我们被迫要选择失去,但是这种选择“损失”未必就是最差的。
好比在网购书籍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凑个一百块的单子,就可以免邮费且立减十元的“优惠”。其实我们的本意只是买一本书而已,可若真得只买一本书,就感觉亏了十元且还要自己垫邮费,看起来好大的“损失”。但当我们为了凑单而去不断筛选时,就会不知不觉花费更多的无效时间,还不如选择那个“损失”来的代价小。
有时候,我们迟迟未成功,不是因为目标太难实现,而是我们不愿意付出一些用来对换的“损失”。
<2>聚光灯效应
翻开过去的相册时,看到自己初中时期的样子,看着那时的自己竟然偷偷留着长长的刘海,忍不住笑出了声。
那时候莫名迷恋长头发,有一次被逼着又剃了平头,感觉世界都是阴暗的,以为会被所有人注意到,他们会在心底暗暗嘲笑自己。
但是后来才发现,没有人记得这件事,只是自己想太多了,把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估计得太高了。
<3>替代性报酬
前段时间,喜欢一个女孩子,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存在感,几乎天天晚上和她聊微信。尬聊了一个多星期,好像把脑子里的话题都说尽了,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我灵机一动,可以给她讲讲身边的事情以及过去的回忆。然后就开始明察秋毫,搜肠刮肚地编起了十几行的小故事。
虽然这段感情几乎没怎么开始就结束了,但是我却喜欢上了这种用小故事记录人生的方式,甚至有些痴狂。
好比现在都没人坐在我对面吃饭了,因为有一次,我趁着吃饭的时候在回忆,突然想到小时候做的一件傻事,结果忍不住笑了出来,还把饭喷到对面同事们的餐盘里。虽然后来请了他们吃酸菜鸡壳,但是同事们依旧觉得我不太正常……
学会分析损失厌恶心理,聚光灯效应及替代性报酬这三个方面,会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至于轻易就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