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认识到自己的不理性
看到这篇专栏文章后,反思自己的认知偏差。
第一章:认知偏差
传统金融学假定人们可以完全理性地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不会出现诸如过度自信这样的情况。可是很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认知和决策过程很多时候是不太理性的,是会产生各种各样偏差的。
1.心理账户是一种认知幻觉,这种认知幻觉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资者,使投资者们失去对价格的理性关注,从而产生非理性投资行为。
2.我在加密数字货币的投资中,就犯了认知偏差的心理行为错误。
当我的一万元多本金投资一个项目,在价格不断上涨中,将本金收回,留下浮盈利润,最高时达到了60多万。这时我抱着反正本金已经抽出来,留下的都是利润的心里。
随后行情急下,我的账户余额从60余万降到不足10万。在这当中我没有及时的进行一个止盈操作,也没有去降低仓位。
3.这时候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子的,一万元本金是我辛苦劳动所得,必须要保证他的安全,剩下的利润都是白拿的,哪怕输完了也没关系。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你是不是曾经也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其实无论是1万的利润还是本金,在现实中都可以买到相同东西。他们的价值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的心理账户在作怪,把钱分了类。
第二章,认知偏差普遍存在,而且不容易克服
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叫做“损失厌恶”。当赔了钱的时候,人们非常不喜欢这种赔钱的感觉,非常期望它反弹挽回损失,这种强烈的心理感受妨碍人们理性思考,去 “割肉止损”。
在股市中,很多人卖出盈利的股票,选择坚守亏损股票等待回本,如果是基于理性的判断,那没有问题,如果是感性阻碍了你的决断,那便会一错再错。
追涨杀跌,亏损装死,一有浮盈就卖出…是投资中非常常见的操作,这些行为基本上决定了我们赢少亏多。
我应该怎么办:
1.忘记成本。沉没成本是历史成本,是不可控的。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对“沉没成本”过度沉迷,继续原来的错误,只会造成更大的亏损。
2.分段止盈(止损)。基于个人对投资标的判断,做出决策。
3.投资纪律。在投资前,应该设置一个目标。当盈利或亏损达到多少时,应当如何操作的策略。
第三章:启发
1.时刻审视自己可能出现的误判和误差。
人对事物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理性的。
2.市场是对的,但市场有时也是不理性,无效的。
当行情上涨时,人们的投资情绪高涨,在价格已经偏离内在价值时,人们会随波逐流,推高价格,让市场更加无效,但这会更符合投资者的自身利益。
第四章:原则
1.在投资决策中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因过度自信而all in。
2.应该罗列出你的原则。有原则可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