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删减的人的特色是有跳跃性的思考方式,使人很难跟得上。同时,因能删减一些干扰,而有很强的专注力,也可能更能忍受一些生理上的不舒服。
2. 习惯于扭曲自身体验的人,会不断地因他们对其他人言行的诠释方式而让人惊讶。他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别人从来不会去想的因果连结。艺术家属于这类人。
3.常做一般化或类推的人可能对自己很肯定或不肯定。世界在他们眼里是单纯的,非黑即白。
4. 语言也是转化我们内部表象的一种方式。
5.口语的语言是“地图”的“地图”,已离感官经验两个层次了。
6.标签都是认为贴上去的,而非事物本身。当然,以更改名称的方式变换标签,也并不会改变事实本身。
7.语言虽不会决定思想,但它会传输思想。文字可以不含任何感官经验,它让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我们想象的世界。比如,我们可以尽情幻想、联想,创作诗、散文等,但也有风险,即限制及贫瘠我们的地图。这个因人而异。
8.同样的文字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9.有三种方式可以探索及影响经验。即向下归类,向上归类和侧向归类。首先,我们可以问一些问题,将语言与思想连接起来,并回到感官经验。这样来避免以为语言就是经验的想法。
10.“这里的人都不友善”这是一般化。“你是说这里每一个人?这里一个友善的人都没有?”这样提问具体问题可以帮助说话者看到他的“一般化”及原来的经验,去看具体的例子。这个就是向下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