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笔记:
不起心动念,这五个字,要做到那是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能做的,大概也只是时时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反思自己的发心纯不纯,现在的行为符不符合当初的发心了。
常有人说:道理我懂了,行为上没跟上。 那就是道理依然没有进入心里去,自己的心依然停留在上一个状态。
其实,真正决定我们发心和会做什么的,不是脑,而是心。我们常说身心合一,但不会说身脑合一。 念也是这样,一念从心里起,大脑只是用来帮助我们分析的。从心里起的东西,会深深刻画在这个身体里,自然而然的产生影响。比如,当我们思念一个人到极致的时候,就算我们不常把这个人挂在嘴边,但我们吃饭、睡莲、工作、娱乐,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那个人。这种思念不需要刻意去想,它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状态,即“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
所以,若“见善而行之不勇”“救人而心常自疑”,从显化的角度说,那是上一个频率还停留在那里,所以,脑子里懂了应该如何去做,但心还没有完全的改变。那么,当下能做的,就是反省、观心、督促自己。就像一个水流的过程,用新的频率不断的洗刷旧频率,总有一天,水流会全部成为新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