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投射,尊重个体,活在当下
偶发的暴跳如雷
平时除了孩子的英语,我并不参与孩子其他科目的学习和作业,只偶尔会把自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孩子,基本上是母慈子孝的状态。可昨晚,预料之外,孩子要完成奥数卷子时我暴跳如雷,起因于孩子拿卷子去给父亲看,父亲以反正学校要批阅就拒绝检查,孩子出来后告诉我检查情况,我便拿出学校给的答案比对,发现就前面计算错了3题,当时有一点点不高兴,孩子马上修改正确。随后便想着和孩子反思总结,孩子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是父亲的不尽职还是孩子不配合表现,此时彻底爆发,拿起孩子的玩具枪在茶几上使劲砸(我不会打小孩的),有一番学习教育。
冷静反思,寻求根源
冷静反思,没能明白爆发原因。联想到最近阅读的《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中接触到的一个新心理学概念“投射”,是不是自己应按该书中说得“撤回投射”。该书界定投射,是“心灵的一个基本机制,指内心无意识的东西会被投射给外界事物。(projection这个词来自拉丁文pro+jacere,意思是‘扔到面前’。)荣格曾写道:‘投射的一般心理成因总是被激活的无意识在寻求表达。’”
因本书更多是在分析婚姻关系中使用到“投射”,认为将自己得无意识的特性投射的另一半,而在两人相处过程中自动消磨掉投身,最后不得不承认和放弃对对方的希望和期待而承受痛苦,不得不承认个体的独立。
无论是不能接受父亲的不作为还是孩子的不配合,可能都是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投射失败,立即采取了发泄以求自我保护,其实是错误的原则。
自我剖析,获得新知
查阅了资料,投射效益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身边人身上并强加于人,自以为他人具备与自己相似特性。
曾做过教师的我,以为作为在职老师的他也应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包括对尽职尽责的行为理解也应与我是一致的。坚持终身学习的我,以为作为一个还算可以的孩子,对努力学习的界定,学习方法的总结,也应与我是一致的。无论暴跳如雷是针对的孩子还是父亲,实际上就是自己的投射失败,又不愿意承认和接受,想着家人的特殊情感纽带/同屋檐下不得不在于家人的情绪等等,立即采用了暴雷方式自我保护以寻求孩子和父亲被迫接受自己的投射,这算是一种“爱的绑架”。
撤回投射,享受孤独
家庭中的夫妻/母子,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亲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个体优缺点,除非对方内心的主动接受,是不可能以自己意志去将自认为的好或应当,在他人身上去得以展现的,学会尊重个体,采用在对方需要时伸出援手,可能个人价值更能体现,双方关系会更和谐。在对方不需要时,尊重个体,享受各自的独立空间,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情,提升自我。
了解了真相,接受真相,积极应对,享受孤独,尊重个体,活在当下。书友的这句“课题分离,爱有余力,注重边界”再次响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