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真相今天在9班早读, 我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指导英语后进生的朗读。翊同学是我教的两个班当中,最需要我关注的学生。她朗读的声音很轻,如果让她朗读的声音大声点,她不开心;如果朗读得不够流利,让她多读几遍,她很不情愿。她不喜欢和同学、老师交流,她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成绩差不可怕,可怕的是她眼里无光。教书育人二十多年,我教过很多调皮的学生,也教过很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但我不讨厌他们,我发自内心愿意帮助他们,即使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内心还是充满希望。说句心里话,如果我自私点,利用课余时间争分夺秒地指导她英语学习,陪伴她英语学习,我觉得她的英语学习可能会比现在的状况好一点。如果现在年轻几岁,我个人的名利至上,紧扣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我一定会这么去做。但随着自己的年纪和阅历的增长,我更关注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是否有潜力。有时候空余时间和班主任周老师聊聊,但聊着聊着,除了争分夺秒的抓她学习,周老师也没有更多的办法。解铃人还需系铃人,我鼓起了勇气想和她母亲聊聊。从闲聊的过程中,母亲的教育理念也很先进,性格和她孩子完全两个样,她母亲是名导游。这么优秀的母亲,那孩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最有可能的原因,因母亲导游工作的特殊性,孩子缺少陪伴。其次有段时间因疫情的爆发,父母双方失业在家,父母双方情绪有时失控,孩子成为了父母发泄情绪的出口。疫情过后,再也看不到孩子原来活泼可爱的样子。这种情况,只能去看医生了,她已经超出我的专业范围了。初步诊断,孩子得了轻度抑郁症。但医生说,结合服药,一边上学一边自己慢慢调整。天哪,我顿时心情来到了谷底,我什么话也不想说。因为这么久了,我感觉翊同学没有好转的迹象。我为她的未来担忧!我该和她的母亲怎们交流呢?她母亲能接受这个现实吗?她母亲能帮助她走出这个困境吗?我突然感觉头好痛,我什么都不想想,我只想歇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