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静心而论1172):
初“识”李清照(十三)
李清照的转折时代
李清照在少女时代的诗词中,尽管有伤感,但满是少女的喜悦;她出类拔萃的文学天赋,使她在当代鹤立鸡群,就因为她是一名女子,却被许多人不看好;倔强的李清照我行我素,无视世俗的眼光,就是要独领风骚;她有超出常人的见识和胆量,敢于触碰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却是当年许多男子都没有的魄力,而她的底气在于她对历史的深刻认知。
“五十年功如电扫,花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妨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出自李清照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这首词接触到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深层原因,站在公正、理智的角度,揭露了当朝声色犬马,荒淫误国的情景;她若不是熟知历史,很难写出这样令世人折服的两首和诗,通过这两首荡气回肠,铿锵有力的优美诗词,李清照的才气和学识更加为许多人所佩服的五体投地,更是颠覆了人们对于李清照缠绵幽怨的情感流露的认知。
李清照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她的格局注定她不能一直关注身边的山山水水,和儿女情长,她还要忧国忧民,可是眼前的世界并不太平,党争、封烟,此起彼伏,可惜当朝还在没有睡醒之中,真能凭一介弱女子就能唤醒?
在聪明活泼,性格开朗的李清照,遇见赵明诚一见钟情之下,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个大转折阶段,与赵明诚结为秦晋之好,角色有为人女转变为为人妻,为人媳;她风姿绰约,他温文尔雅,那次匆匆的相遇,他们已经住进了彼此的心里,他和她一起,演绎着不寻常的故事,历经着彼此的悲欢离合;他们也有着寻常夫妻那样的共同话题,对于金石书画艺术的追求,使她两个携手共进,不遗余力;也曾经历过夫妻恩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曾将占据了他们夫妻生活的很大空间,有过一段青州屏居的平静时光,但他们两个的爱情生活被染上了政治色彩,注定生活中跌宕起伏, 浮沉生死。
生活虽然不是一直美景良酒,清风明月,但李清照婚后在柴米油盐之中,诗词歌赋,金石书画,也曾填补了她那份生活的空白,世事如谜,聚散悲欢,春夏秋冬,轮回寂静;李清照总是把自己喜爱的诗词赋予生活细节,触景生情,咏物言志,借花之神情,寄语词人之心志;她最善于将深邃细腻、复杂难⾔的感情抒发寄寓于咏物;比如一首《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通过这首词借赞叹桂花,表达了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怀和对家国之忧虑。
《⽟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这是⼀⾸李清照著名的咏梅词,傲⽴霜雪,⼀枝独秀的梅花被历代诗人所宠奉,李清照在文中不仅写活了梅花,⽽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盾⼼态:委婉含蓄,耐⼈寻味,使红梅的形神美和⼥词⼈的情意美融为⼀体,堪称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多时,但见包藏⽆限意。
道⼈憔悴春窗底,闷损阑⼲愁不倚。
要来⼩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李清照的词是咏物抒情诗中的上品,这⾸咏梅诗尽得梅花之诗,也尽似词⼈之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世上所有的美好时光,都会被世事无常所惊扰,西风萧瑟,飞花落月,悲伤落地,静默无言;由于党争之乱,打乱了她正常的生活,她面对世事迷离辗转,岁月沉浮冷暖,慢慢感到了无助,借酒浇愁,驱散内心的寂寞孤独;但她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写字作画、读书填词,让自己的生活在无奈之下变得充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