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凡凡,5虚岁,男孩
凡凡妈妈来自北方,嫁到南方小镇,不久生下凡凡。但爸爸妈妈在孩子不满周岁时就开始常因为婆媳问题争吵,妈妈常常对凡凡表达“离婚”“不要你”的想法,但内心又很放不下孩子,不断指责奶奶的强势,爸爸的不作为。
而孩子的表现更是让妈妈抓狂。
1、凡凡出门就要腻在妈妈身边,即使有再好玩的玩具,也不离开妈妈。
2、在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总爱捣蛋。一会打翻水杯,一会发出怪叫。
3、如果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凡凡会抬手就打,妈妈严厉批评,也拒绝道歉,直到妈妈动手打他。
4、凡凡的生活习惯很糟糕,常常在家里也随地大小便,妈妈的做法常常是奔溃不管或打一顿,凡凡会立刻说“我错了”,下次却还是再犯。
5岁的凡凡在父母眼里是个“问题”孩子:
一、婴儿期的抚养环境不稳定和凡凡长大后出现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在周岁前爸爸妈妈经常因婆媳问题吵架,使得凡凡的基本信任阶段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导致凡凡后面的一系列生活习惯问题和情绪问题
凡凡只要出门只待在妈妈身边。说明了凡凡是个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惧怕陌生的环境,这和他在周岁之前不稳定的喂养环境有关。周岁之前爸爸妈妈常因婆媳问题吵架,这让本身处于“三无”时期的凡凡留下了心理阴影。而且那时候妈妈的想法(不要你)会时不时地表现出来,这让凡凡更加地不安。他只会通过赖在最亲近的妈妈身边去获取他想要的安全感。
二、权利之争~婆媳问题
凡凡妈妈在处理婆媳问题时采取的方式:抱怨爸爸不作为、抱怨婆婆太强势,并且不断地与爸爸争吵。这陷入一个无休止的争吵怪圈,整个家是不太平的,家庭氛围变得非常紧张。这间接给凡凡提供了一个处事模板,只想得到关注,而表现的方式却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也可能是爸爸妈妈对他很乖的一面没有正面回应,而当他特别调皮的时候,妈妈才会注意到他。长此以往,他就只会通过调皮捣蛋的行为获取妈妈的关注。
三、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当凡凡出现问题时,妈妈只会选择原始的情绪“崩溃不管”或者“打骂”。而凡凡在和小朋友玩耍发生冲突时,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应对,即“打小朋友”。当妈妈介入这个事情时,他同样采用了相同的镜像反馈,刚开始不理睬妈妈的态度做法,直到妈妈动手才会承认错误。
首先,妈妈的情绪管理就没有做好,她更没有办法去帮助凡凡做好情绪进化。从而,他们都变成了一个别人眼中很难相处的一个人。凡凡妈妈应该更多地去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规律,然后科学地帮助凡凡,引导他做出合适的反应。
然后,妈妈可以先把“婆媳问题”放在一边,处理好夫妻关系,家庭氛围好了才更利于凡凡的健康成长。妈妈应该从自身改变出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凡凡培养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多多关注凡凡的心理变化。更重要的是,和凡凡爸爸做好沟通,改善彼此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