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耳熟能详,道出了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学习,考试。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学生的命运和幸福感,也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和职业发展。虽然如此重要,但是班级管理系列写了好多篇的时候,我才想起来这个话题。因为,我认为班级常规管理好了,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成绩不用抓也不会差。
当然,这里的不会差,指的是同层次比较,分班是抓成绩跨越不了的鸿沟。以往,我对此没有深刻体会,直到带到了我现在的班级。初二中途接手的时候,单就数学这一门就差距10几分,再加上其他学科,与最好的班级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脑壳疼,我一直还对把成绩搞好抱有希望,现在看来即使我们拼命努力,也不如别人躺平。让本就糟糕的成绩雪上加霜的是,初二又转来一个休学复读生,平均每门科目不超过20分。太难了。一首凉凉送给你。
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各位班主任,成绩的好坏由分班和任课老师决定,不能有太多内耗,看开点。就比如我吧,以前班级成绩考出来一直都是最好的,成绩感满满,觉得自己挺厉害。但是,这回搞不定了。班级总分排名每次都是倒数。加上,班级有一些心理异常和情绪不稳定的同学,根本不敢push他们搞成绩。只能调节自己,不去看,不去想,只要他们每天开心健康就可以了。
虽然,我们班的总分平均分依然是差的,但是在我的努力下,总算前进了一个名次。尤其是我自己教的英语学科。由原来的与倒数第二差距较大上升到倒数第三。
我认为我做对了以下几件事。
1.班主任要有大局意识,打好组合拳。在中学阶段,得理科者得天下,所以要把大量的时间给数学和物理老师。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班主任,就可以霸者着学生时间做自己这门学科的作业。如果数学老师没有时间或者比较佛,不想抓成绩,那班主任就得辛苦一点,亲自安排数学作业给他们完成或者让课代表每天布置题目,你收上来检查完成情况。 2.开好班会课,在考试前,指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动力,制定学习计划,既严格要求,又春风化雨。在考试后,表扬优秀学生,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分析考试的失分点,给他们以鼓励。
3.像英语,语文等文科,最重要的是背诵和过关。班级要有负责背诵的小组长,负责批默写,订正的批改员,坚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把默写背诵带回家。以我的经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让他们回去背书是不太现实的,能把笔头作业完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背诵过关的内容,要让班干部在白天盯完,或者老师亲自盯,那样效果会更好。
4.班级均分低主要与差生多有关,因此要抓差生,不能让他们越来越差。比如:我会给班级成绩差的学生单独分出一个组,布置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业。背不出来,总能抄吧;整篇文章太难,一句两句总能背吧。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只要态度端正了,愿意写一写,对班级均分的贡献很大,比抓高分要容易多了。
班主任是很累的岗位,既要管德育,还要抓成绩。被学生气,被领导管,被家长差使,每天法官,调解员,节目编导,办公室文员......不同角色切换。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已经快过去一半了。忍一忍,暑假快到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