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师文章总是能够带来不同的认知,昨天才说,阅读非常重要,要阅读经典。而今天的文章:作为知识矿工,你怎么知道黄金在哪里?对阅读又带来了更深层的。
这也是我个人没有深入思考,当别人说某个方面,一篇文章又如何能穷尽呢?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剥洋葱一样去层层递进呢?阅读是还需要问问真是这样吗?关于这个话题,作者是否有漏洞呢?我是否能发现这个局限呢?
教师肯定要终身学习,最简单的途径就是阅读。知识的矿工,那如何去寻找到黄金呢?这个矿工当然有普通矿工和矿工头的区别。两者的财富距离也很大,财富距离肯定也取决于大脑层级。矿工头是需要一定的搜索能力和判断能力。
那知识的矿工头如何找到黄金呢?简单的路,少有人走的路就是阅读,找到自己领域的高手,跟着高手学。
那我们阅读什么书,干国祥老师说:要读此时此刻能解决你问题的书,适合自己你的图书。
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自己书柜里有一大堆的书,很多书都是专家推荐的,当时听到马上就下单买了,感觉买来就像拥有了知识。时间有限,也不是自己急需解决问题的方面,就算阅读了也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说读了没用,这样的书就真成了没用的闲书。
从横向和纵向寻找自己领域的高手。现大量阅读,当阅读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提升敏感和辨识能力。纵向如何找呢?现找到最近发展区的,能动动脑能看懂的,太烧脑的,就算是高手的书,也不是现阶段适合自己的。
真正的高手是深层的,不一定是名家,因为真正的高手没时间和精力去宣传自己。到处做讲座,去露面。很多只为将自己学识去变现,也许不是真正的高手。
根据这个高手的高手,通过这个高手的成长路径来寻找,就是看高手看过哪些高手的思想,那么高手的师傅也是我们要找的师傅,这是纵向的寻找高手和学习高手。
那么横向学习高手,高手也是人,是人就有其局限性,如果我们只是依着找的第一高手去成长,那么也就是这一门派的。所以我们还得去横向找别的门派的高手,这样自身会更加全面成长。
高手是有级别的,离你的距离还很遥远。这样的高手,目前阶段,无法跟他达到同频共振,也无法能够使自己内在感到兴奋。也许会让你产生畏惧,并从此把他划归到不再接触的区域,这样的想法是有局限的。
今天的读后感似乎只有我自己能明白,如何清楚地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是还需要努力练习。看到到自己文字表达的缺陷也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