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讨论了小青龙汤治疗寒饮,治疗燥咳,这一节,我们来讨论小青龙汤治疗痰喘。
我们上节干咳无痰,这个痰喘是痰多而喘,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记载:
小青龙汤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平均小青龙汤之药性,当以热论,而外感痰喘之证又有热者十之八九,是以愚用小青龙汤三十余年,未尝一次不加生石膏。即所遇之证分毫不觉热,亦必加生石膏五六钱,使药性之凉热归于平均。若遇证之觉热,或脉象有热者,则必加生石膏两许或一两强。
张锡纯大意想表达的意思是,他临床三十多年,治疗痰喘,经常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很少单独使用小青龙汤。原因是痰喘的患者,见热证的多。如果我们把一部分痰喘,看着是我们现在类似于老慢支患者的话。老慢支的患者,第一,高龄,第二,反复发作,第三,病程多年,往往内有郁热。这应该是对的。
痰喘,这和刚起病的不一样,有痰,有热,有痰热。这时候,我们在治疗痰饮的时候,一定要加清热药。
张锡纯善于使用生石膏,他加生石膏的机会多。我们也可以加生石膏,如果我们要变通的话,我们不加生石膏,加别的清热药,或者清热解毒的药,或者清热散风的药,这样都是可以的。
生石膏是辛凉的,我们也可以再加别的辛凉药,不用生石膏,加入别的辛凉药;我们也可以加苦寒的药,也可以加甘寒的药。有人说石膏是辛寒的,如果加入苦寒药,缺了辛味,这样不合适。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我们用小青龙汤,麻黄和桂枝又不是衡定的,如果我们把石膏变成黄芩,缺了石膏的辛味,我们就可以加大麻黄的辛味,这样就把辛味给补回来了。按这样来分析的话,道理是应该讲得通的,应该是可以的。
我们可以加生石膏,有加生石膏的理由,就有加黄芩的理由,我们也有加鱼腥草的理由,我们也有加银花的理由,我们也有加瓜蒌的理由。道理是一样的。
有的顽痰难治的时候,我们就在想,能不能用蠓石,也就是蠓石滚痰丸里的蠓石,高建忠老师试着用过,但是没有找到特别良好的感觉,高建忠老师说,可能是还需要捉摸,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还有包括《金匮要略》里面的皂荚丸里的皂荚,我们有可能都可以考虑加入进去。
高建忠老师说,他刚开始读张锡纯的这一段话的时候,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就记住了用小青龙汤来治疗痰喘的时候,应该加石膏,千万不能不加。后来,高建忠老师就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治疗了他们老家的一个痰喘的病人。
一乡人找我看病,病痰喘30余年,每年冬季加重。近1周咳嗽、气喘、痰多、胸憋较甚,至我家约1公里路程需歇息数次才能走到。诊见恶寒,无汗,口不渴,便不干,痰多色白黏稠,舌苔白腻,脉弦。处以小青龙汤方2剂,按张氏所论加生石膏。
患者第三日又至,言说服药后病情变化:当天服第1剂,晚上周身憋胀难耐,一宵不得眠。次日服第2剂,至晚上周身汗出,顿觉全身舒畅,咳喘胸憋顿减而入眠,今日走来已不需歇息。
这个病案那是当时是在农村,要是现在医治了这样一个病人,一晚上没有睡觉,似乎觉得病情反而加重了,可能早就打120了。现在更是难找到这么配合的病人了,吃了一副药反而加重,谁还会想去复第二剂呢?现在相信你的病人特别难。第一剂喝下去,只要是没有缓解,马上会想到你医生开的药开错了,就不会复第二剂,要嘛找你重新开药,要嘛就换医生。于是,我们现在的医生很多治疗没办法继续进行,更没办法去观察。当一个医生没有观察到自己开药出去的疗效的时候,这个医生就没有办法进步了。这是目前很现实的问题。
还有,现在当中医生的经常被人骗,本来这个药喝下去很难受,当你问他喝这个药感觉怎么样,他会说可好了,效果可好了。本来喝下去的药效果可好了,你问他效果怎么样,他回答说不怎么样,你看我的病还是那个样。
我们现在发现,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所有的人礼貌性越来越好,但是,骗人的能力也越来越高了。张嘴不说实话,这是很糟糕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中医生存的环境就在山里面,乡村野下,缺医少药的那些朴实的老百姓群里,在山野乡村里,你用药的效果是好是坏,喝药是好喝还是不好喝,难不难受,他都会如实的告诉你。这一点对一个中医医生来说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