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闻报道: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
前言:
年底了,又到了医院最忙碌的高峰时期。一方面因为冬天是疾病好发时期,譬如:心脑血管疾病、上呼吸道疾病、外伤骨折等;另一方面因为医保快过期了,过了门槛费却没有花完的,总觉得不用年底清零就亏了。
我们一直希望看病是这样:
曾经在分诊处轮转时,我算过一天要咨询约200名患者。也就是说抛去吃饭午休时间,每个小时要接待约30名患者咨询,平均一名患者约2分钟。而实际出门诊的医生的工作强度与难度远远大于分诊处。
医生每天面对黑压压的患者,脑海里只想着“什么时候能看完啊!”,患者苦等半天,好不容易排到个,要么稀里糊涂开药走了,要么就告之挂错了!又要重新挂号排队。
这种情景每天都在医院上演着,有此引起的医患矛盾也每天都有发生。在这患者多医生少的困境中,如何更好的与医生交流,让医生更快更准确的诊治?
也许,你或陪着家人看过很多次病,却根本不知道怎样看病。
是时候推出一份《看病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帮助我的同行们减轻工作量。当然,希望大家永远健健康康,都不生病。
第一章:这么多医院,你真的都认识吗?
生病了怎么办?上医院啊!可是这么多医院,你知道要选择去哪里看?
目前我国医院常见分类:
公立&民营&高端私立
- 公立医院,多为教学医院,譬如某某大学附属医院,或者归属卫计委,都属于事业单位。
- 民营医院,很多私人投资承包的,前几年一直被成为诟病的莆田系医院,网上一查总是排在前面。
- 高端私立医院,环境绝对好,一对一服务,隐私保护好,但挂号费一般都要几百元,治疗费也是正常公立医院费用的N倍。
后两者都属于私立医院,以盈利为目的,只要患者愿意掏钱,我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模式,尤其孕妇和小孩,多愿意选择条件好的私立医院。而之前魏则西事件暴露出“民营医院”的问题虽有所减缓,但依旧值得大家警惕。
结论:普通人还是以公立医院为主,经济条件好的,讲究看病体验的可以选择和睦家这类高端私立医院。普通民营医院建议看口碑找医生,有一些退休的老主任多在这些地方出诊,如果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慎重选择,但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选择有医保联网的民营医院取药。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什么病去什么医院看,专科医院主要以其专科为主,但是如果并发其他问题,专科医院可就搞不定了,会建议你去综合医院。而综合医院并不代表没有擅长的科室。
譬如,拔牙要去口腔医院看,但是如果你心脏、血压不好,有时候口腔医生不敢给你拔,为什么呢?因为打麻药、拔牙都会刺激身体,万一诱发你心脏病发作出现意外了怎么办?这里可没有这方面大夫。很多病人会说,“没事,我身体情况我知道!大夫你就拔吧。”如果每个人都能那么清楚自己身体状况,就不会有猝死等意外发生了。
前些日子一位同事的母亲因为子宫问题去中心妇产医院,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手术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因为老人家心脏问题,做了很多检查后麻醉师依旧不同意手术,认为麻醉风险过大,又没有心内科大夫会诊,要求转院到综合性医院。
结论:单纯一种疾病时,可以到专科医院诊治,若伴发多系统疾病,尤其老年人,建议还是综合医院为首选。
三级&二级&一级医院
我们总听到“三甲”医院,到底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把医院分为“三级六等”,根据医院规模、床位数、科室设置、人员职称数量等各方面指标要求来规定出级别。级别越高,医院等级越高。一般大规模的综合医院、教学医院、专科医院都是三级医院(500张病床以上),区县级别的综合医院为二级,而家门口的社区卫生院为一级。
此外,对于二、三级医院定期进行评定,按照一个评分表打分,最终划出甲、乙、丙三个级别。所以三甲医院是最好的医院(除了国家特殊医院)。而每到等级复审的时期,整个医院都会提前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加班加点为检查做准备。
中国人总是喜欢哪人多去哪,一点小感冒都要去三甲医院排半天队看病。殊不知排队看病折腾大半天,备不住还会让病情加重!
如今国家也在提倡家庭医生签约,小病家门口就可以了,大病重病再去大医院,更加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结论: 小病,慢性病,家门口就好,方便、省钱、省时间。如果三五天不见好转,要及时跟就诊医生咨询,是否要去大医院转诊,以免耽误病情。
或者某些三甲医院手术治疗后的病人,可以听从医生建议转诊到社区医院继续修养恢复。目前很多三甲医院都与社区医院签约,之间就诊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