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斯科特·杨~ 简略翻了一下他的学习博客,他有很多学习方法,非常实用,而且能看出来他是很爱思考的的人。比如读书法,之前他推荐了速读方法,后来因为感觉在教科书阅读方面速读法不适用,专门又写了文章认错,还做了不少研究提出了适合阅读专业书籍的几个阅读技巧。今天通过晨读简略学习一下他的学习技巧,或许哪天他又会总结出新的学习方法呢?
-
底层知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政治概念其实放在哪个领域都是好用的。想学习一门知识,首先要对基础知识有个了解,打好基础才能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比如英语语法,就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之一。上学的时候我的语法还是不错的,那些刁钻古怪的语法题我的正确率还是很高的。不过出国这么多年,除了上学的时候写论文用过各种各样的时态句型,上班之后都是以口语为主。不怎么要求语法,各种自由散漫乱说,反正别人也听得懂。但是最近学翻译的时候就遇到问题了,好多语法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要不就是模棱两可,分析句型的时候各种头疼,别说要分解从句套丛句的大长句子,有时候连主谓宾都找不对。
获取底层知识最快的方法,就是向专业人士请教。
想去报个语法班是不可能的了,已经买赖氏经典英语语法,准备配合着网课,好好把语法知识补一补。
-
整体理解
学习的过程,就像在大脑中从无到有建起一座座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知识点,两个城市之间的道路越通畅,也就是知识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更容易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Learning how to learn”里面也提到过知识块之间是有“链接”(connection)的。链接的一个意义在于它能把零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个“知识块”,较大的“知识块”不容易被忘记、更容易被想起,而零碎的知识则很容易被遗忘在脑海中。链接的另一个好处是,链接越多坚实,我们就更容易“举一反三”,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现象,有人能琢磨出很多不同的想法,而我打破脑袋也只能想出来一个。
-
巧妙自学
类比:“Learning how to learn”第一节课就用了大量类比。把人脑思考的过程比作弹球游戏,把学习过程比作砌墙,把遗忘比作一个吸血鬼在吸食人的记忆。这个课程本身是基于神经科学的,如果一上来就讲各种研究成果和神经科学概念,想必能坚持学下来的人没几个。但是用了类比法就简单的多了,不懂什么神经突触、神经电信号、前额叶、海马体都没关系,看看弹珠游戏机、砌墙就明白了。
想象:记忆宫殿算是利用想象吧?
转述:类似费曼学习法?想象一下自己是在教别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通过“教授”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所谓“教学相长”。或者“输出倒逼输入”?我自己都没搞明白,哪敢拿到小灶群里分享,这是祸害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