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 周四 晴
两天时间的阅读能够基本读懂第五章,但是当杜威、福禄培尔、黑格尔、洛克三四人坐圆桌旁在一起讨论教育哲学问题时,我只能战战兢兢的端坐一旁,不敢吭声。因为,我听不懂。所以只能将只言片语拿来理解,至于是否是他们的本意,我不确定。
他们讨论的主题与教育即是生长有关,谈论教育的过程。三个论题:预备、展开、训练。
一、教育即是预备
杜威是反对这个观点的。
教育是一个继续不断生长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以增加生长能力为目的。说教育是预备,预备将来的的一种准备,代表成年人的一种职责和权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若说教育是作为“另一种生活”的预备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1、无原动力被利用的观点。
因为未来是模糊的,没有紧迫性也不可见,因此,预备什么?在模糊中寻找定力,抛弃已有的力量是糊涂的。
2、助长犹豫不决和拖延。
未来很远,为什么要现在准备呢,因此现实中好多有诱惑性的事情将注意力和精力引导,教育只能是任其自然发展。除非环境有教育作用,教育就无能为力。
3、将一般的期望和要求替代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预判不准确。
一般代替特殊的毛病就是没有预见性,抓不住个人特殊能力的特点,丧失预判性的关键点,丧失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还自以为已经有预判性。如武汉的政府对疫情的判断,有预判,但没有预判准确,低估了疫情的复杂性。
4、预备的另一个不良后果就是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外来的快乐与痛苦的动机。
未来与现实的隔离就没有激发和指导的力量。需要外在的威逼利诱发生作用。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和有益于健康的工作是无意识的,刺激来源于生活本身。为将来忽略现实可能性的教育制度需要诉诸各种惩罚制度。若遵从,可以希望将来获得报酬,以补偿现在的牺牲;若反对,将会受到惩罚。或者走向极端,让学生吃糖衣炮弹。
杜威的观点:教育即是预备不是是否为将来作准备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使个人适合于应付回来了要求,生长是不断涌现,不是插空,校内外的环境结合,为学生提供利用现在生长能力的环境,那么,他的未来就不会错。把教育看作为将来作预备,错误不在为未来的需要作准备,而在于把预备将来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动力。为不断发展的生活作预备的需要是巨大的,因此应该聚精会神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有意义。这样不知不觉进入未来,未来也被照顾到了。
二、教育即展开
有一种教育观念自称是根据发展的思想,但却不构想成继续不断的生长,而被视为潜在的能力向特定的目标展开,目标也是完全的,完美无缺的。最后的理想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是一个抽象不定的将来,控制着一切含有贬低现在的能力和机会的观念。
完美的目标无法到达,也是抽象的,因此需要找个东西代表以此来指导儿童的现在。若无目标指导儿童,就应该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从内部展开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若没有目标指导,就无法判断人的态度与行为距离标准有多远。因此,必须找一个替代品。这个替代品就是成人希望儿童获得的某种观念。“暗示性的提问”就出现了。若儿童回答正确,就证明儿童正在正当的展开,但它会引导儿童没有主动性,养成依赖别人提供线索的习惯。杜威说,它比直截了当的告诉儿童的危害大,告诉的方法至少让儿童记得多少,留存多少。
哲学领域内黑格尔对教育即展开的观点是历史制度实现完善,福禄培尔的观点是符号尤其是数学符号实现完善。杜威说,他们都各自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优点,都忽视了有机体的倾向与当前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符合和制度使人转移对经验直接生长丰富意义的认识。
三、教育即官能的训练
官能指知觉、保持、回忆、联想、注意、意愿、感觉、想象、思维等的能力。
形式训练是教育的一个结果,这个观点认为教育应该是创造使人成功的特殊能力。习惯是教育的产物。形式训练有一个捷径,它有教学的直接的和有意识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作为生长的结果。一个人有一定数量的能力需要训练,教育应该是直接以训练这些能力为目的。若这样说,也应该有未经训练的能力存在,教育的作用就是不断和分阶段的反复练习,叫“形式的训练”。训练既指经过训练的能力结果,也指通过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
如此,反复的官能训练主要用材料来练习就能形成各种官能。这是洛克的观点。他还认为我们被动地接受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给我们的材料和知识的内容;同时,我们的心智有一定数量现成的能力,如注意等,若心智能把事物按照它们在自然界的联合和分化加以区别和联合,就形成了知识。教育就是练习这些心理官能,甚至思维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简单区别的联合养成熟练的习惯。这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技术的工作比较容易。所需要的就是给每一种能力以足够的练习,反复运用他的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且按难易分等级。一个教学方案就产生了。
杜威的批评:
1、观察、记忆、思维等原始的官能纯属虚构。不存在现成的能力等待练习。
确有原来天赋倾向,他们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的原始的联结为基础。他们的量很大,也没有截然的界限,但有无限的种类,以难以琢磨的方式相互交织;他们的存在不以练习就可以完善的潜在的智能,而是以某种方式去应付环境中的变化,以便引起其他变化,如咳嗽。
2、对原始的冲动性活动的训练,并不像人们练肌肉那样,通过练习就可以精炼和完善。
3、反应和刺激的相互适应愈加专门化,所得到的训练就愈加刻板,愈加不易普遍应用。没法转移到其他行为方式中去,更不可能迁移。
4、形式训练的二元论就是把人的活动和能力与运用的材料分离开来。实际我们没有看、听、记忆的能力,但有看、听、记忆某种东西的能力。离开练习的材料,心理和身体的能力训练全是废话。心智的专门教育和普通教育与机械训练和时刻对付新突发的训练区别相似。
5、观察、回忆、判断审美等的能力,都是天赋的主动倾向运用某些材料的有组织的结果。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等都与所运用的材料而不同。
在教育上,除非我们希望学生熟练观察和回忆的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目的,若只关注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记忆等官能,都是劳而无功的。所用材料与社会背景的隔裂,是当前教育实际中心智的普通训练的主要障碍。
对教育来说,过分强调狭隘的和特殊的技能而牺牲主动性、创造性和适应性,而这些特性有赖于各种特殊活动的宽广的和连续性的相互作用。
那么,杜威的观点,教育是什么?杜威说,教育来源于生活,发展于内心,朝向未来;是生长,是基于现实的环境面向未来的冲动,是训练,是基于现有材料的内心倾向性的训练,与肌肉训练无关,与现在的丰富经验有关。脱离现在谈未来没有意义,脱离自身生长谈未来也没意义,脱离活动谈训练更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