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徐晓霞 网络初级28期 坚持分享第(198)约练(47)(2021-12-19)
个体咨询,就是给一个来访者或者给一个家庭做咨询。
团体咨询,就是给相似的群体,六、七个,或者十几个人一块做咨询,属于团体咨询,也叫团体辅导。
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认知跟行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求助者中心疗法,属于人本主义流派。
常见的行为疗法指的是阳性强化法、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烟雾疗法、模仿法、生物反馈法。生物反馈法生活中用的不太多。
阳性强化跟焦点解决有相似的地方,但在主导上是不一样的。
行为疗法,以咨询师为主导,对来访者进行训练。
焦点解决以来访者为主导,更多的是对来访者的尊重。焦点解决中有个理念——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其实也是一种强化。
行为主义是以训练动物起家,最开始就是研究如何训练老鼠、狗、猫等动物的行为,得出结论,再推论到人的行为。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它是根据行为主义的一些原理,提出来的一系列的治疗方法。不同的学派,最开始的时候,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训练行为,达到矫正行为目的,通常用于治疗来访者的行为障碍,或者纠正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尤其是对青少年各种偏差行为治疗,短时高效。
当前各学派都在融合,像人本的态度,行为疗法的原理,很多学派都在借鉴。
学习心理学,最终不在于学什么学派,而在于咨询师的状态是否足够的稳定,接纳度是否高,是否能欣赏、理解来访者,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咨询环境。
行为主义的三大理论基础,指的是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
咨询的时候,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一个,接纳的、稳定的、稳固的、被足够的欣赏的、理解的氛围,他就会发生变化。不要慌着怎么更快的帮助他,因为你越想更快,反而越帮不了他。我们只需给他提供一个氛围,有了这样的环境,他就会有变化。
各学派都是相通的,焦点解决提供了这样的环境,精神分析提供那样的环境,而行为主义非常强调环境的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代表人物巴弗洛夫、华生。狗见了肉,不需要条件,它就会流唾液,这叫无条件的反射。开始狗对铃铛是没有反应的,每次在摇完铃铛之后,给它肉吃,它就流唾液,后来摇铃铛的时候,即使不给他肉,它依然会留唾液,这就叫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通过人工训练建立的,又叫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一般认为斯金纳在桑代克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
操作用条件反射,孩子无意之中做了一件你比较认可的事,给了他奖励或者赞美,下次他可能还会继续做。如果做完之后,我们没有太大的反应,认为是应该的,以后他就不做了,这个行为就没有被强化,所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强化的原理。做某件事如果有好处,孩子会继续做,如果发现没有好处,反而坏处,他可能就不做了,这就是阳性强化法。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阳性强化法就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来的。
社会学习论,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条件作用过程,强化、消退和泛化。焦点解决认为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消退不是消失,跟忽略意思差不多,对不良行为不予理睬,假装没有看见,不去关注。
完善好自己,才能够接纳他人。一个人不接纳自己,就很难接纳他人。作为一个助人的咨询师,如果你有很多情绪的钩子,在助人的时候,就很难做到接纳,更别说消退了。因此我们永远不要比来访者更着急,更努力,更聪明。如果你表现得比来访者更智慧,你自己的东西就会出来。他不断的说,倾听就行了,慢慢的他就不说了。
精神分析里面常用自由联想,不管来访者说什么,咨询师几乎都没有太多的回应。因为咨询师的回应可能会干扰来访者,影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这些都是相通的。
泛化,分化。在咨询中,经常会碰到泛化的情况。好多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比较夸张,“我对所有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我感觉我啥都干不成”“我感觉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都是泛化。具体化是应对泛化的一剂良药。当他泛化的时候,你要给他具体化,前提是你要能接得住他。不管他讲什么,先用云手,不要试图去纠正他。你先接纳他,任由他说,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能进得去。不要认为他说的不对,坚信他有他的道理,再慢慢的具体化。你说所有人都讨厌你,你能说的多一些吗?比如说哪些人讨厌你,在讲的过程中,他就会发现没有几个人讨厌他。他认为所有人都讨厌他,那是他以为的,是他的泛化。在讲的过程中,他就发现,原来就那么一两个人跟他关系不太好,并且以前还是不错的。当他发现事情没有他以为的那么严重,他的状况就会有改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极端化,用夸大的,泛化的方式去说话。
把他的例外扩大,白的多了,黑的就会减少。做咨询是两个人的链接,咨询师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咨询师的自我完善,另一个咨询师要关注来访者这个人。如果你不关注他这个人,你再多的技术,再好的咨询思路,都通通的会用不上
分化就是能区分开。个人如果足够的完善,遇到事的时候,就能就事论事,不会让情绪变得更糟糕,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个事怎么样,就认为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如此,这就是分化。
有时候咨询也需要匹配,需要缘分,并不是每个来访者都能与咨询师很好的走下去。
华生认为,不管正常的或者病态的行为,适应性的或者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或者训练而获得的。
华生的教育万能论。给一他打健康的婴儿,在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他愿意担保,可以随意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她可以训练成为科学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等任何选定的职业。这也是环境决定论,它强调在什么环境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环境决定论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只需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表率就行了。
斯金纳,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对近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斯金纳箱就是通过对老鼠的训练,得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以及强化理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给他一个想要的,使某个行为增加。鼓励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做完之后奖励他一个拥抱,或者给他买个玩具,这就是正强化。负强化,孩子表现好的话,应该惩罚的就不惩罚了,或者撤掉一个他不想要的使某个行为增加。将功赎罪,这就是一个负强化。
阳性强化法用的只用正强化,不用负强化。
生活中常用的是正强化,但惩罚很多时候也是必要的。焦点解决基本上没有使用惩罚,生活中该有的惩罚还是要有的,在惩罚的时候,事先说清楚为啥要惩罚,商量好规则,在惩罚的时候不要带有很强的攻击,不要把我们的情绪卷入。
两种惩罚。一个是给他不想要的,叫正惩罚,一个是撤掉他想要的,负惩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因为你可能较不过他。要多用强化和消退,如果用惩罚,要提前明确规则。
经典条件反射是人为训练的,当事人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摸索之后得到奖励,他是主动的。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大人如果打布娃娃,小孩也会模仿大人去打。
咨询师不要轻易的对来访者有很强烈的反应,以免会造成他认为这是你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相对的克制一些。不要初次咨询就对他大加赞美,赞美虽然对建立关系有帮助,但也可能让他接下来会有所掩饰,他可能会把他不好的方面隐藏起来。
人生是个长远的大系统,整个家庭也是个大系统,看问题要从整个系统看。
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又叫正强化,所以阳性强化,就是阳性的正向强化,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偶尔发现,然后摸索出来的,再去应用。
焦点解决,注重探讨来访者的例外,其原理就是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阳性强化法。人以及动物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即学习得来,然后被强化的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好的行为做完之后被强化。
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首先要明确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就是想改变的,想强化的那样个行为。比如希望孩子有礼貌,有礼貌就是目标行为。焦点也是这样,你要找到他最想要的,最希望改变的,跟他做探讨,要去排序,去区分,去详细了解。
阳性强化法只有奖励和消退。不管是奖励还是规则,执行的时候都要明确,不要模模糊糊的。“行,到时候再说,到时候看。”
这些模糊的奖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他觉得即使实现了,也不一定能得到,他就不执行了,尤其是以前你就老欺骗他。
实施强化。将行为与阳性强化物紧密结合,
强化物,就是喜欢的,他需要的。只要行为出现,要及时强化。当他做到之后,他就会等强化物,如果你没有及时反应,好久之后,他已经绝望了,无所谓了,你才有反应,他就不在乎了。
使用时候的注意事项。目标行为单一具体。如果目标行为不单一具体,是没有办法强化的,他会弄混。咨询的时候也是如此,当他有多个目标时,你必须得给他探讨,由他来决定先聊哪一个目标,然后一个一个的进行。还有主目标次目标。
面对自己也是,当下有好多事要做,就需要要通过排序,让目标更清晰,抓主要的,抓核心的,抓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先做。
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行为出现之后立刻给予强化,但是不要过度强化。
最好的情况是这样的,刚开始他为了奖励而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因为做这件事而被别人认可,被别人欣赏,他感觉到很有成就感,很有乐趣,很有价值,后来慢慢的撤掉奖励,他仍然会做这件事情开始的奖励只是让他做这件事的一个引子,开始做之后,就给予他更多的认可、鼓励、欣赏,让他有成就感、价值感,慢慢的,他就从外在的动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这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