硷畔:在陕北农村,硷畔是庄户人院墙外大门口的一块平地,长不过丈余,与窑洞崖面大致等宽。拉不起院墙的穷苦人家,其硷畔与庭院便没有明显的界限。硷畔上栽着几棵说不清年月的老槐树,树杈上稳坐着一两个喜鹊窝。树下支几块长石条,供人闲凉或闲聊时随意坐卧。硷畔连接着村里的大路。
在农村,光景好坏,硷畔上的铺排可窥一斑。有着几代人生活经历的硷畔,其铺排内容丰富有序。靠着院墙依次建有驴棚、羊圈、猪窝以及草料棚。年月里,“小心鸡毛”、“六畜兴旺”等红纸贴子,牢牢粘在棚柱上,是抚弄牲口的警示,更是农家向往家兴业旺的美好心愿。
硷畔入口栓一条大黑狗,邻居的家畜轻易不敢“入侵”,本家的小鸡、羔羊也局限于硷畔内活动。陌生人休想走近大门一步。所以有远客来或庄邻来串门,到硷畔下必先喊几声:“奥——,照狗来”。出门管狗的主人讪笑着喝斥狗:“把你个倒眼窝”。喝斥中隐含着骄傲的神气:这狗厉害,却顺从主家。
硷畔是庄户人家的瞭望台,村庄的一举一动都在它的视野之内。狗叫声一起,二叔家来亲戚了;铁锅嗞啦一响,三婶肯定在炸油糕。傍晚时分,娘在硷畔上拉长声音喊:“奥——,拴柱,吃—饭—哩”。隔着树林和拐峁的拴柱听得一清二楚,亮开嗓门应答:“奥——,回—来—了”。
硷畔是庄户人的信息中心。张家丢了鸡蛋,着急的主人四处打问,少不了来硷畔上嘀咕一阵;李家说上了媳妇,父母高兴得逢人便讲,硷畔就成为婚事发布台;星河点点高悬在硷畔上空,庄户人心念一动,今年成豆呀。庄户人的许多信息都是从硷畔上获得,又在硷畔上发布出去。硷畔简直就是农家联络感情的平台。
硷畔记录着庄户人大红大喜的动人情景。陕北腊月,农事消停,庄户人便安排着娶亲嫁女的重大活动。择个吉日,大吹大擂地红火一天。三五成群的男人婆姨聚在就近的硷畔上,等待迎亲队伍经过。吹鼓手的水平、嫁妆的厚薄、送人婆姨的丑俊等,都是众人评说的焦点。临了,还要撵在院内,品评洞房的品位,宴席的丰俭。几天后,这些话题依然在硷畔上传播。
硷畔也铭刻生离死别的凄恻场面。当年,四妹子眼泪汪汪地立在硷畔上,目送三哥哥去参军。
“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
四妹子硷畔上灰格塌塌……”
朴素的信天游至今诉说着她们纯朴的爱情。三哥哥这一去,谁来心疼四妹子呢?
还有那长逝者留在硷畔上的阴影,让整个村庄好一阵子悲悯。老人咽气,三日后入殓。搭在硷畔上的灵棚便成为他留在庄院的最后一席地。最多半月,少则几日,他将永远离开这苦熬苦挣了一辈子的家园。延绵的大山臂弯里已安排好他永远的归宿。他留在庄院的名声将如同插在坟头的引魂幡一样,渐被风雨吹蚀得杳无踪影。但是,在留守硷畔的最后日子里,他将享尽活着时未享过的人间烟火,美味佳肴。早晚一炉香,晨昏三叩头。儿女们轮流守灵。庄邻和亲朋跪在他灵前点香燃纸,深深磕头,算是告别。此后,他将在阴阳先生一声“起殃”的吆喝及儿女哭天抢地的哀号中,被众人抬出硷畔,抬向墓地。唢呐呜咽着在前引路。沿途所过的硷畔上,会默默燃起一堆柴火,让死者最后感受人世间的温暖。灵柩过后,火堆就被一扫帚扫下硷畔,带给死者,以免他在那边寒冷。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硷畔见证着庄户人悲喜交替的生活历程。愁苦逼来,无处诉说,男人就失神地蹲在硷畔上;有了好光景,女人们聚在硷畔上,嘻嘻哈哈拉家常;出门久远的人儿未归,牵肠挂肚的思念者伫立硷畔,好几回向村口张望;游子归来,站在硷畔上,好一阵子端详日思夜梦的故园,在亲人迎门而出的刹那,热泪满面……
而今,大多数庄户人都盖起了阔门楼高院墙,电视和手机成了他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但谁又能忘记硷畔上逝去的岁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