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认知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决定一切的不是事情,而是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过程,包括我们日常的想法、信念和态度。一些认知是有意识的,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察觉其存在;一些则是无意识的,在更具体的心理过程中才能察觉;还有一些会一直保持不被我们察觉的状态。
夫妻俩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同样的东西。以前的我会火冒三丈,这不是浪费吗;现在的我心生欢喜,夫妻越来越像了,买的东西都相同。我儿子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弟弟给他买了一本《天方夜谭》,当时我说重复了,我们家有《一千零一夜》,要是现在,我一定不会说这样的话,我可能会说,这多好啊,同样的书,不同人翻译风格不同,多好。
当年自己很自卑,总害怕被异性拒绝;现在想法不一样了,是当年自己没遇到更好的人,后来遇到了,很幸福美满不是。
后勤集团的曹书记,身体检查发现了癌症,他非常庆幸,早发现早治疗,现在编辑《抗癌之友》杂志,发行量还不小。另外一位老师,本来身体很好,查出肺癌,心情很沮丧,很快就去世了。这是心态更是认知。
我的一位女同事,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孩子上初中,愈发焦虑紧张。她经常在朋友圈发节假日带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的内容,每个时段都被安排得满满的。这种认知是要不得的。学习也是一种充电,让自己变得能量满满,是好事,但也应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地紧绷,就像不能给车胎充过足的气一样。劳逸结合,懂得适时放空,才能更好地奔赴下一个星辰大海。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认识不一样,有人能够涅槃重生,有人能够独辟蹊径,有人却会一蹶不振……同一件事,不同时期认知也会不一样,正所谓,学到老活到老。
认知决定结果,也更深刻地影响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