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国士”钟南山:所谓医者,妙手仁心。

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只是平凡人,披上了“责任”二字。 这世上哪有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 没有你们的负重前行,哪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愿逆风而行的你们,都能平安归来。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 作者:梁栖 微信公众号:君兮文化(ID:qzchqbj) 题图: 中国新闻网 全文共 4624 字 ,阅读约需 12 分钟

—————— BEGIN ——————



好久不见,我按时回来更新了。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会是这样的开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对工作和生活的规划安排。
更让人着急的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能留在家中,关注着有关疫情的信息,想做点什么却有心无力。
这么多天里,我跟你们大家一样,足不出户,在关注疫情和为武汉加油,为我们的国家加油。

从2019年12月30日算起,疫情相关公告已经连续发布了整整一个月有余。


11天前,这个数字是291。


11天后,这个数字变成了9810。


随着西藏疑似病例的出现,整个华夏大地,全部被疫情点亮。


国难当头,我们应万众一心。


这场无声的战役中,钟南山院士当属第一“无双国士”。


近日,在一场采访中,提起武汉,这个84岁,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却哽咽了。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他的眼里,分明能看出泪光。



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


在民众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老百姓为什么信他?


听了下面几个故事,你就懂了。



01


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

2003年,中国出了两个英雄。
一个顶天,一个立地。
顶天的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了中国第一个“上天”的人。
立地的,就是医学专家钟南山。他在抗击非典中战功赫赫,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的结果可能要改写。
这句话背后,是个惊险的故事:


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个非典病例。


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成千上万人感染,却无药可医。
你能想象那种局面吗?
一种极易传染的病,得了就可能没命,但医院毫无办法,用了各种药,都完全无效。
病人一波波涌进医院,医生护士一批批被传染,但他们都只能无望地躺在医院里,一天天恶化。
医学专家都在拼命想办法,但前期,很多专家误入歧途。
北京方面,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媒体随后大量报道。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如果照此方案执行,不知非典还要多带走多少生命。
但在当时一团懵的局面下,大部分人倾向于采纳这个建议。
只有钟南山坚决反对。
因为他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
于是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
公开挑战权威和同行,这是很“没情商”的行为。
钟南山后来跟朋友解释:“这不是一般的学术争论,事关病人的生死,耽误时间,用错了药,就可能多死几百人。”
这位67岁的老人,通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他的坚持,使广东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3.8%)。
而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也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大大提高了非典的治愈率,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如果不是钟南山的“叛逆”,也许非典的结局真要改写。

面对疫情,唯有同舟共济。


钟南山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重症病房、各国媒体、国际医学研讨会,他在连续的工作任务中迅速转换角色。


终于,他带领着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高度认可。


SARS作为世界医学难题,中国的防治方法得到了公认。


他又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将摸索出的经验迅速推广至全国,亲赴疫情重区指导救治。


这一场凶险的战役,他是人民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02


当然,钟南山的“叛逆”,远不止那一次。
“灾难面前,不能扯淡。”
这也是钟南山院士的一句名言。

2003年4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官员在会上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尽管钟南山会前已经被告知“不要讲太多”,但他还是忍不住开口反对:
“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

钟南山不傻,他知道这样说话意味着什么。


他事后透露,发布会前,他在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说真话。


因为他坚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


“当时全国疫情都在蔓延,我们所的医生都倒了20个了,实在不能扯淡。” 


“非典是疫情,社会上的谣言和恐慌则是另一场疫情。现在回头看,后者的破坏力更大。


他好像有些叛逆,但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那场发布会9天后,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因为处置非典疫情不力,双双被免职。


灾难之下,最见人性。


有人趁着混乱,大赚横财。


有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


有人惊慌失措。


有人避之不及。


但是。


也有钟南山这样的人,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


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



03

2003年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钟南山走上“感动中国”颁奖台。


2003年,钟南山被评为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写道:“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


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


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甲型流感、H1N1、H7N9……每一次公共健康得到挑战时钟南山都主动站出,担当公共发言人角色。


向人民,他普及传递健康防卫知识。


向政府,他建言献策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诸多的国际医学会议上他的发言令同行对中国医疗刮目相看。


2009年罗马的“世界慢性疾病会议”上,钟南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报告,生动地告诉世界,中国“早治早防”的理念走在世界最前端。


他也在国际上大声疾呼,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本土低价药,老百姓吃得起、用得起的,才是好药。



04
他心中,有信念。
北医毕业后,钟南山从事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学科发展,迈向国际前沿,对学术与诊治严格。
但对同事、病人,他像春风,把病人当亲人,早已成为他的习惯。
即便在广州的夏天,,他每次都要用手捂热听诊器,因为肺病患者禁不起器械的冰凉。
对于钟南山来说,为病患做好诊断和治疗,是最根本的事情,在自己的本职上做好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11位北大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钟南山校友也在其中。


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又当选“最美奋斗者”。


敢做、敢担、敢医、敢言,他是改革开放中的北大声音,是伟大征程里的北大贡献。

所以,他会在非典最凶时,大义凛然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因为他觉得,那是他的使命。


非典时期,67岁的钟南山曾经连续工作整整38个小时。


最后查完病房走出来时,他感到天旋地转,因过度劳累而病倒。


他发烧,乏力,甚至出现了肺炎。


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在门框上钉一枚钉子挂水。


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


没有人要求他,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地愿意有此担当。


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
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
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体国人的幸运。




05
所以,我们相信他。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钟南山,一个仿佛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
还记得半个月前,一张照片刷屏。

这是钟南山在工作一天后,紧急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没有座位,他挤在餐厅一角,疲惫地睡着了。

随后,他频繁出现在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


仔细看钟南山的采访,你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


每次他预估自己的话不太中听,就会沉吟一下,说“我实事求是地讲……”后面一定是一堆大实话。


他严格秉承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客观,诚实,有一说一。


包括这次在武汉。


在他开口之前,我们对疫情所知甚少。


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钟南山第一个告诉我们的:


明确此病人传人。


医护人员有感染。


没事尽量不要去武汉……


这个84岁的老人,不但医术高超,更敢讲真话。

《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的确。


所谓医者,妙手仁心。


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


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


网友说,她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但昨天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就跟她爸说:看到钟南山,我心里就踏实了。


她爸说:我也是。


老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这句“看到你,我心里就踏实”,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


而钟南山先生,也配得上这赞美,这信任。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


愿南山之外,还有南山。



———— / END / ————



武汉,是这次全国第一个封城的地区。
上千万的武汉人,牺牲自己春节回家团圆的权利,只为了早日消灭疫情,不给其他省份的人民带来麻烦。 在家封闭数天之后,武汉人都快被憋疯了。
这些帮不上忙,最普通的武汉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在民间的自发组织下,武汉三镇的小区,都响起了国歌。
随着歌声,人们一次又一次高喊“武汉加油!武汉加油!”
武汉人以自己的方式在向全国人民加油打气,更多的是,武汉人以这种方式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自己面对疫情的决心与信心——我们万众一心,我们众志成城! 在疫情面前,有人选择逆行,有人以一己之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人选择自我保护、以保护他人。
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向你们致敬。

我相信,胜利者是我们。


因为,有14亿人,正在众筹他们的爱心,驰援一个城市,扛起一个国家。


我相信,武汉会好的,中国也会好的。


只是,我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那些奔赴武汉的妻子们,能够早日回到日日担忧的丈夫身边。


那些在一线奋战的父亲们,能回到想念他们的孩子身边。


那些许久没出门的人,能去见自己想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武汉,请你挺住。


湖北,挺住。


中国,加油。


请坚信,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出品丨君兮文化

 编辑丨梁栖

图片丨网络

审核丨Ryon.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