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GIN ——————
好久不见,我按时回来更新了。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会是这样的开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对工作和生活的规划安排。
更让人着急的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能留在家中,关注着有关疫情的信息,想做点什么却有心无力。
这么多天里,我跟你们大家一样,足不出户,在关注疫情和为武汉加油,为我们的国家加油。
从2019年12月30日算起,疫情相关公告已经连续发布了整整一个月有余。
11天前,这个数字是291。
11天后,这个数字变成了9810。
随着西藏疑似病例的出现,整个华夏大地,全部被疫情点亮。
国难当头,我们应万众一心。
这场无声的战役中,钟南山院士当属第一“无双国士”。
近日,在一场采访中,提起武汉,这个84岁,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却哽咽了。
“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的眼里,分明能看出泪光。
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
在民众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老百姓为什么信他?
听了下面几个故事,你就懂了。
01
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
2003年,中国出了两个英雄。
一个顶天,一个立地。
顶天的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了中国第一个“上天”的人。
立地的,就是医学专家钟南山。他在抗击非典中战功赫赫,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的结果可能要改写。
你能想象那种局面吗?
一种极易传染的病,得了就可能没命,但医院毫无办法,用了各种药,都完全无效。
病人一波波涌进医院,医生护士一批批被传染,但他们都只能无望地躺在医院里,一天天恶化。
医学专家都在拼命想办法,但前期,很多专家误入歧途。
北京方面,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媒体随后大量报道。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如果照此方案执行,不知非典还要多带走多少生命。
但在当时一团懵的局面下,大部分人倾向于采纳这个建议。
只有钟南山坚决反对。
因为他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
于是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
公开挑战权威和同行,这是很“没情商”的行为。
钟南山后来跟朋友解释:“这不是一般的学术争论,事关病人的生死,耽误时间,用错了药,就可能多死几百人。”
这位67岁的老人,通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他的坚持,使广东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3.8%)。
而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也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大大提高了非典的治愈率,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如果不是钟南山的“叛逆”,也许非典的结局真要改写。
面对疫情,唯有同舟共济。
钟南山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重症病房、各国媒体、国际医学研讨会,他在连续的工作任务中迅速转换角色。
终于,他带领着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高度认可。
SARS作为世界医学难题,中国的防治方法得到了公认。
他又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将摸索出的经验迅速推广至全国,亲赴疫情重区指导救治。
这一场凶险的战役,他是人民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02
“灾难面前,不能扯淡。”
这也是钟南山院士的一句名言。
2003年4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官员在会上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尽管钟南山会前已经被告知“不要讲太多”,但他还是忍不住开口反对:
“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
钟南山不傻,他知道这样说话意味着什么。
他事后透露,发布会前,他在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说真话。
因为他坚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
“当时全国疫情都在蔓延,我们所的医生都倒了20个了,实在不能扯淡。”
“非典是疫情,社会上的谣言和恐慌则是另一场疫情。现在回头看,后者的破坏力更大。”
他好像有些叛逆,但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那场发布会9天后,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因为处置非典疫情不力,双双被免职。
灾难之下,最见人性。
有人趁着混乱,大赚横财。
有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
有人惊慌失措。
有人避之不及。
但是。
也有钟南山这样的人,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
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
03
2003年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钟南山走上“感动中国”颁奖台。
2003年,钟南山被评为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写道:“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
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
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甲型流感、H1N1、H7N9……每一次公共健康得到挑战时钟南山都主动站出,担当公共发言人角色。
向人民,他普及传递健康防卫知识。
向政府,他建言献策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诸多的国际医学会议上他的发言令同行对中国医疗刮目相看。
2009年罗马的“世界慢性疾病会议”上,钟南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报告,生动地告诉世界,中国“早治早防”的理念走在世界最前端。
他也在国际上大声疾呼,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本土低价药,老百姓吃得起、用得起的,才是好药。
04
他心中,有信念。
北医毕业后,钟南山从事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学科发展,迈向国际前沿,对学术与诊治严格。
但对同事、病人,他像春风,把病人当亲人,早已成为他的习惯。
即便在广州的夏天,,他每次都要用手捂热听诊器,因为肺病患者禁不起器械的冰凉。
对于钟南山来说,为病患做好诊断和治疗,是最根本的事情,在自己的本职上做好工作,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11位北大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钟南山校友也在其中。
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他又当选“最美奋斗者”。
敢做、敢担、敢医、敢言,他是改革开放中的北大声音,是伟大征程里的北大贡献。
所以,他会在非典最凶时,大义凛然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因为他觉得,那是他的使命。
非典时期,67岁的钟南山曾经连续工作整整38个小时。
最后查完病房走出来时,他感到天旋地转,因过度劳累而病倒。
他发烧,乏力,甚至出现了肺炎。
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在门框上钉一枚钉子挂水。
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
没有人要求他,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地愿意有此担当。
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
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
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体国人的幸运。
05
所以,我们相信他。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钟南山,一个仿佛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
还记得半个月前,一张照片刷屏。
这是钟南山在工作一天后,紧急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没有座位,他挤在餐厅一角,疲惫地睡着了。
随后,他频繁出现在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
仔细看钟南山的采访,你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
每次他预估自己的话不太中听,就会沉吟一下,说“我实事求是地讲……”后面一定是一堆大实话。
他严格秉承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客观,诚实,有一说一。
包括这次在武汉。
在他开口之前,我们对疫情所知甚少。
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钟南山第一个告诉我们的:
明确此病人传人。
医护人员有感染。
没事尽量不要去武汉……
这个84岁的老人,不但医术高超,更敢讲真话。
《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的确。
所谓医者,妙手仁心。
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
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
网友说,她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但昨天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就跟她爸说:看到钟南山,我心里就踏实了。
她爸说:我也是。
老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这句“看到你,我心里就踏实”,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
而钟南山先生,也配得上这赞美,这信任。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
愿南山之外,还有南山。
———— / END / ————
上千万的武汉人,牺牲自己春节回家团圆的权利,只为了早日消灭疫情,不给其他省份的人民带来麻烦。 在家封闭数天之后,武汉人都快被憋疯了。
这些帮不上忙,最普通的武汉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在民间的自发组织下,武汉三镇的小区,都响起了国歌。
随着歌声,人们一次又一次高喊“武汉加油!武汉加油!”
武汉人以自己的方式在向全国人民加油打气,更多的是,武汉人以这种方式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自己面对疫情的决心与信心——我们万众一心,我们众志成城! 在疫情面前,有人选择逆行,有人以一己之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人选择自我保护、以保护他人。
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向你们致敬。
我相信,胜利者是我们。
因为,有14亿人,正在众筹他们的爱心,驰援一个城市,扛起一个国家。
我相信,武汉会好的,中国也会好的。
只是,我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那些奔赴武汉的妻子们,能够早日回到日日担忧的丈夫身边。
那些在一线奋战的父亲们,能回到想念他们的孩子身边。
那些许久没出门的人,能去见自己想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武汉,请你挺住。
湖北,挺住。
中国,加油。
请坚信,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出品丨君兮文化
编辑丨梁栖
图片丨网络
审核丨Ryon.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