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背诵,记得慢,忘得快。或者有抵触情绪,怎么办?
有些知识、有些内容需要通过记忆来获得的,尤其是在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但是呢,偏偏记忆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有的孩子就非常不喜欢,遇到背书就头疼,长此以往形成了背书的困难户。
那为什么记忆是一个问题呢?本质上有2点原因。第一、不爱背。第二、背不出。
不爱背其实是心态问题,背不出是能力和方法的问题。
不爱背的孩子怎么办?有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想背,每次都是老师检查前匆匆忙忙背一下。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一定时间来背,很多同学都背会了,而孩子还没有背会,自信心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自己曾经对孩子提议可以提前背,又不愿意干,说讨厌背英语。其实,我发现呢,很多孩子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背不出,自信心受到挫折,然后又不想背,精力又不愿意投放,所以又找不到记忆的方法和特点,就更加的背不出,本质上是孩子觉得背课文难,畏难情绪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如果背课文在孩子心中长期扎根是一件很难的事,已经有了很强的心理预设,那么这件事完成的概率就会大幅度的降低,效率也会大大的打折扣。那怎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呢,就是要想办法克服孩子的畏难情绪,来找回她的自信心。怎么克服呢?就是降低刚开始的任务和难度。比如,背课文就把目标定为刚开始背出一小段,背出一小段其实没有那么难,就怕有的孩子勇气都没有,一旦愿意背了,那背出只是时间问题。就像我们小时候捕鱼一样,我们在池塘里捕鱼有2种方式,一种是把整个池塘的水抽干,再把鱼捕上来,另一种是把池塘分成一小段一小段,这样先把第一段水抽干,然后把这一小段的鱼捕完,再开始捕下一小段,背课文的方法其实与这个非常的类似,抽完整个池塘的水真的太辛苦了,抽完后连捕鱼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了。但是,当它分成一小段不停的捕到鱼的时候,信心会大增。
那么背不出怎么办呢?背不出是没有找到好的记忆方法。其实,记忆方法太多了,这里介绍2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一个是理解记忆,一定要孩子背诵课文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的越深就越容易记,不求甚解、死背硬背的方法也容易忘记,尤其是文言文古诗。特别像数学的公式和地理知识需要先理解后记忆。第二个方法是要及时复习,记忆对人脑来说,被经验过的事物保持实际和再认知的一个过程,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做到过目不忘。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森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会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非常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