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到室内装饰,看到过上游产业受经济政策影响波及下游产业,看到过装修市场历经井喷之后逐渐“洗牌”,看到过工人队伍疏于技术进步一味追求身价,看到过市场上的设计师们舍本逐末从设计师走向“设计从业者”再走向“材料销售员”,看到装饰企业的一些同行们刻意地制造噱头或打“价格战”,从业两年有余,喜忧参半。
圈外人都说建材行业深似海,多指的是“暗箱操作”与“潜规则”,鲜有人提及其中的专业性。装修市场十几年的发展,部分客户关注的焦点依然停留在“价格”,时常要担心是不是被人占了便宜,产品的质量、供应商的服务都不在意。都说网络的发展冲击了各行各业,装饰行业自然也受影响,可从另一方面,正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材料价格越来越透明,品牌企业终于尝到了潜心打造产品之后的甜头,于职责之内,我们也渐渐有信心,在鱼龙混杂的建材行业内重新打造有生气、有正气的供应商体系。
由于供职主材部,日常工作并不在业务一线,所以偶有感触,常常来源于与供应商的交流。坦率来讲,于工作还是感觉剩余的进步空间很大,所做的远远够不上及格,尤其年末年初恰逢供应商招商和谈判的时期,行事习惯性自带个人色彩,直来直去,虽节约了很多时间,也难免因为跳过了许多建材企业在洽谈时习惯性的博弈,最后留有些许遗憾。
在可预见的时间里,似乎工作可以进步的每一个阶段也历历在目,回头两三年,公司转型最艰难的时期,从最开始的单兵作战初创团队,加上新人入行,内心也是忐忑的,回头想想,也正因为这样的新鲜感,才让最开始的时候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激情,和加入一支已经成形的优秀团队比起来,享受了更大的成就感,当然那时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不小,更谈不上什么回报,公司也承担了足够的风险。于心来讲,虽然有时候希望工作不要太忙碌,理性之后,还是想保持一种额外的危机感,那样会让人不断鞭策自己,进步的空间太大,总想看看能够向前走到哪一步。
作为一个略带强迫症属性的人,倒是很容易投入在这样臆想的无限循环。有时候羡慕那些优秀团队的工作狂,像王前闯说的,“这个社会归根到底还是那些工作狂在推动发展前进,而那些在工作和生活里力求平衡的傻叉,跟着享了福。”联想到平时稍微熟悉的IT行业、手机制造行业,属于每时每刻都必须有危机意识的高危行业,虽然握有超大的平台,也是如履薄冰。可能还是和工匠们没有办法潜心钻研手艺所面临的危机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受制于城市略封闭的慢节奏生活,感觉身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不论圈内圈外,像是生活在国外,供职于高福利的外企,大部分都追求一种安稳的生活,在意付出与得到的正比关系,像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计较得失,有些决定做出的当下总觉得是理所应当的,直到若干年后的现在,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场景再次重现,才意识到当时的自己有多不成熟,才知道那些懵懂清高的日子里,辜负过对自己寄予过厚望的同行伙伴。
随着2017年供应商招商进入最后的洽谈和签约阶段,部门新年的工作也渐渐进入状态,很遗憾的没有来得及跟所有的供应商一一深入接洽,改掉直来直去的“鲁莽”行事还需要一些时间,接下来还是潜心和部门团队、以及我们即将组建的供应商团队共同成长,希望有一日他们回归自己的公司,至少养成了成为骨干的能力和习惯。
2017.2.17